逃婚、離家出走、折騰愛情,人生短短31年,她一路奔波,始終落魄

她的一生只有短短31年,卻有過五個男人與她相伴;她懷著別人的孩子投入另一個人的懷抱,又懷著這個人的孩子嫁給第三個男人;她與魯迅、徐志摩、張愛玲一樣是文字天才;她是《商市街》、《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的作者。她就是蕭紅,一個任性、折騰、有才的女人。

圖 | 蕭紅

從骨子裡滲透出來的倔強

1911年6月1日,蕭紅出生在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 雖然是家裡的第一胎,但因為是女兒,封建的父母親對她十分冷漠。

9歲那年,生母病逝,父親續絃,蕭紅的日子更不好過。繼母從中挑撥離間,蕭紅經常遭到來自父親的打罵。她曾在書中說:“偶爾打碎一隻杯子,父親也要罵到讓人發抖。”

上世紀二十年代,封建思想的束縛是很嚴重的,蕭紅卻像一匹不馴服的小馬,橫衝直撞。當時,新文化運動波及全國,蕭紅向封建衛道士發起挑戰,努力掙脫封建枷鎖。她穿起了白上衣、青短裙,剪掉了長辮子,梳短髮,家人極力勸阻,蕭紅卻揚起頭,用清脆的聲音回應:“我又不是做什麼壞事情,不要你們管!”

蕭紅讀小學時,上海爆發了五卅運動,在呼蘭也有一些青年學生、工人為支持五卅運動上街遊行。蕭紅冒著被父親毒打的危險,加入了“示威”隊伍,還參演了抗日話劇。

小學畢業時,蕭紅更大膽地向父親提出要去哈爾濱讀書,父親暴跳如雷,指著蕭紅的鼻子罵道:“已經給你訂了婚約,你安分嫁人就算了,讀什麼書。”父親口中的婚約,是抽大煙,不上進的富家子弟汪恩甲,蕭紅對他沒有半點愛意。

看著眼前一臉怒氣,似乎要將她掐死的父親,作為五四運動的孩子,蕭紅沒有選擇順從,而是選擇了反抗。她威脅父親,如果自己不能升學,就去當修女,甚至把刀架在脖子上,以死相逼,父親無奈,只能選擇妥協。

圖 | 1934年夏,蕭紅在青島櫻花公園

進入初中後,蕭紅積極參加一系列愛國運動。但她的積極惹怒了校長,甚至要開除她。為此,舅舅揚言要打斷她的腿,父親則命令她必須回來結婚。

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深深地刺痛著蕭紅,也讓她越發叛逆,她不但逃婚還和一位遠房表哥私奔到了北平。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讓表哥家裡勃然大怒,斷了他的經濟來源,缺衣少食的境況下,表哥很快拋棄了蕭紅。

縱然心比天高,但在穿衣吃飯面前,蕭紅只能選擇妥協。對親情抱有一絲幻想的蕭紅,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回到家中。她以為在她落難時,家可以充當一個避難所。

但蕭紅的幻想最終破滅了,父親剛見面就一巴掌打在了蕭紅的臉上,揚言要打死她,隨後將她軟禁。後來,姑姑趁著天黑偷偷將蕭紅放走,她才保全了性命。

從此,蕭紅走上了顛沛流離的流浪道路,至死都沒有回過家鄉。

圖 | 1936年春夏之交,蕭紅坐在北四川路底的大陸新村九號魯宅門前

在愛情中失血過多

出逃後,蕭紅獨自流浪在哈爾濱街頭,她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肚子時不時會傳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她太冷太餓了。最後,飢寒交迫的蕭紅出賣了自己高傲的靈魂,原諒了找上門來的汪恩甲。

他們在哈爾濱過起了未婚同居的生活,也曾有過短暫的歲月靜好,但紈絝子弟終究是靠不住的,在蕭紅身懷六甲時,汪恩甲以回家取錢為由,從此消失。汪恩甲的狠心離去,直接把蕭紅推入了萬丈深淵,旅店的老闆不但將她關押在暗無天日的雜物間,更是揚言待蕭紅生完孩子後,直接將她賣到妓院。

在絕望之際,蕭紅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寫信求助,信裡她說:“你和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見中國人不能不救啊。”裴馨園隨即委派一個叫蕭軍的年輕人給蕭紅送書,第一次見面,他們談人生、談理想、談愛情。

圖 | 1934年,蕭紅與蕭軍

蕭軍的出現點燃了蕭紅幾近絕望的生命,而蕭軍的男子漢氣概也在蕭紅這得到完全釋放,幾次交流後,兩個文藝青年戀愛了。那個夏天,一場足足下了二十七天的雨,讓松花江九道街江堤決口,有著“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瞬間成了人間地獄。大雨中,蕭軍憑一己之力將蕭紅救出,兩個孤獨的靈魂在雨中相擁,那一刻,他們發誓永不分開。

蕭軍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蕭紅的生命,讓她獲得重生。二人同居後,蕭軍就鼓勵蕭紅創作。那時,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苦,最窮的時候,用鹹鹽沾著饅頭吃,夜晚睡在冰冷的床板上,窗外是呼嘯的北風,他們的身上卻只有一個床單。

現實的貧苦和疾病並沒有磨掉蕭紅的意志,她沒有選擇向生活妥協,更沒有將自己變成一個只會唉聲嘆氣的怨婦,而是選擇用手中的筆,和命運抗爭。在昏暗的油燈下,在寒冷的出租屋裡,她忍受著飢餓,用凍僵的手堅持寫作,可以說,文字是她生存下去的全部力量。

圖 | 1937年,蕭紅蕭軍與黃源合影

蕭紅不僅反抗男權社會的統治,而且有些深厚的家國情懷。在戰亂歲月,耗費許多心血和蕭軍合作寫出了抗日小說《跋涉》。隨著書的出版,蕭紅很快引起了特務機關的懷疑,為了拒絕做亡國奴,她不惜離開熟悉的哈爾濱,開始了流亡生涯。

在流亡的路上,蕭紅從未停筆,用驚人的意志力創作了1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因為文字,蕭紅有幸和魯迅結識。

在魯迅的幫助下,蕭紅出版了《生死場》,迅速走紅文壇,名氣甚至蓋過了蕭軍,這讓大男子主義極其嚴重的蕭軍無法接受。他們原本是人人羨慕的文壇眷侶,可這份美好在蕭紅成名後漸漸成為過往,他們之間爭吵不斷,蕭軍不但出軌,來了脾氣時還對蕭紅大打出手。

但蕭紅是深愛著蕭軍的,為了重修舊好,她不遠萬里去日本療傷,希望用距離挽回蕭軍的愛情。但這只是她的一廂情願,蕭紅回國後,他們依然過著爭吵、冷戰的日子。

最終,二人身心俱疲,一次蕭軍在洗臉,蕭紅望著蕭軍的背影眼角含淚,面帶微笑地說:“三郎,我們永遠分手吧!”蕭軍撩水的手稍微遲疑了一下,然後淡淡地回應:“好。”愛恨交織了六年後 ,這對一起走過人生低谷,一路扶持的文壇伉儷永遠的分手了。

和蕭軍分手後,蕭紅很快開始了一段新的戀情,她懷著孩子嫁給了東北作家端木蕻良,這也是蕭紅一生中唯一的一段婚姻。

圖 | 端木良與蕭紅

在婚禮上,兩人的好友胡風提議新人談戀愛經過。蕭紅講了一段話:“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1940年,蕭紅和端木蕻良逃到香港,蕭紅在貧病交迫中堅持創作,寫出了長篇鉅著《呼蘭河傳》。 文學創作讓蕭紅得到了某種慰藉,但現實中她活得並不快樂,往日溫柔的端木忙於自己的創作,慢慢地他們之間多了些陌生感,用蕭紅自己的話說:“是一種無法說出的痛苦。”

圖 | 1938,年,蕭紅在西安

一個叫蕭紅的人死於庸醫誤診

戰爭年代,人的心情原本就陰鬱,而蕭紅又沒有得到自己所渴望的愛情,內心的落寞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一向體弱多病的蕭紅又被庸醫誤診為喉癌,手術後病情急劇惡化。

陳舊的公寓裡,蕭紅躺在床上,毫無生氣,端木蕻良離開了,只有駱賓基陪在她身邊。駱賓基在床邊給她讀《呼蘭河傳》,她彷彿又回到了故鄉,那個她終其一生想逃離又想回去的地方。

1942年1月22號,是一個淒冷的冬日,那天的香港,在戰事的籠罩下,一片死氣沉沉。

就在這天,著名抗日作家蕭紅,呼出了生命的最後一口氣息,走完了她顛沛流離的一生,享年31歲。

1957年8月15日,蕭紅的骨灰從香港遷葬到廣州。一幀短髮黑白照之下,篆刻“女作家蕭紅同志之墓”,四行簡介——“一九一一年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九四二年卒於香港,原葬香港淺水灣,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五日遷骨灰安葬於銀河公墓。”

圖 | 1981年,蕭軍在蕭紅故居

蕭紅的一生彷彿都在過冬天,童年不被父母善待,成年後不被愛人善待、每一段愛情無一不是被窮困擊垮。慶幸的是,多災多難的生活磨滅了蕭紅的菱角,卻沒有摧毀她的鋒芒。在31年的人生裡,蕭紅一路逃亡,也一路嚮往,最終用文字,成全了自己。

文 | 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