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华中农大 · 社会服务篇



23 人才培训


截止2018年6月,学校高等成人函授教育共培养毕业生46013人,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助学培训毕业生27555人,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710期,培训学员53809人。

24 校企校地合作


学校探索实施“111”计划和“双百”计划,与全国100余个县市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280余个村镇、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共建;与300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省级校企合作研究平台35个,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85个,累计培训涉农人员100万余人次。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走在生产的前面,要为生产开辟道路。”

——熊远著院士提前预见到选育瘦肉型猪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育成 “湖北白猪”,为国家供应香港市场挣取外汇做出贡献。

25 精准扶贫


20世纪80年代,积极参与科技扶贫大别山计划。

90年代,选派700余名师生组织扶贫开发团进驻红安、宣恩。

2012年,国务院授牌成立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7年,成立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

2013年学校定点扶贫建始县以来,组建科技服务教授团队17支,自主设立扶贫项目29个,组建乡村振兴教授团队10个,设立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10个,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植户11700余人次,为全县培育了规模过亿元产业5个,精准扶贫的产业总产值达14.52亿元,累计带动17061户共68561人脱贫。

“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教授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输入一批技术力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浇灌一批祖国花朵。”——华中农业大学“三个一批”教育扶贫举措

26 校办产业


2007年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总净资产289.30万元。

2017年资产经营公司总净资产8912.87万元,增长30.8倍。

10年间,经营收入16862.61万元,累计向学校上缴资产收益9731.86万元。

27 社会实践


1994年7月,学校颁布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暂行办法》,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

1998年以来共组织2400余支团队,75000余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09个。

学校24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372支团队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12人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8 本禹志愿服务队


2003年徐本禹独自在贵州省大方县支教。

2005年2月徐本禹当选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5年5月学校成立本禹志愿服务队,招募研究生支教团开始爱心接力。

13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共有注册志愿者32000余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余万个小时。

“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他是一个富有的人。”

——“感动中国”评委会授予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

29 科学普及


学校现有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成立9年来,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0余场,受众50000余人次。

博物馆收藏各类标本资源近30万份,累计参观人数4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