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部曲-铁血长空.云南驿

也许,B-24\C-53\P40 这些代号对你来说显得很是陌生,那么,驼峰航线,飞虎队,史迪威 公路和中央航校这些名字里也许会有你熟悉的过往.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无论是巧 合还是必然,历史选择了云南作为了那段往事的见证者,它“幸运”的目睹了中国抗战中最 为辉煌的一章,那些曾经铁血长空的亲历者们不会忘记云南的山山水水,云南驿,雷允和片 马更不会忘记那些战机轰鸣的岁月如歌。这是一次寻访硝烟过往的旅行,跟着我的文字走进 云南那些被遗忘的地方,也许那里的风景没有千般变化,但是那里的故事绝对值得你回味和 向往。

许多年前,也许是一次机缘巧合的安排,我在昆明城外的郊野公园认识了几位从云南驿远道 而来,参观刚刚在这里落成的“驼峰航线纪念碑”的老乡,几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在纪念碑下 的台阶上久久的抬头仰视,那块洁白的大理石纪念碑仿佛要穿过漫天的浮云,伸向更远的天 空。老人家们很是健谈,话语中他们向我讲述了一段曾经关乎国家,关乎自由,关乎故乡的 悲壮往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第一次知道到了那个叫做云南驿的地方,第一次知道到了云 南驿那座驼峰航线上的飞机场......临别时,几位老人家认真的对我说:“一定要去云南驿看看,当年,那些修建飞机场的大石 碾子都还在,那些飞机库还在,那里的天空和七十年前一样的蓝......

图文/金属魔力 云南驿白马寺里的敬香人

图文/金属魔力 山坡俯瞰云南驿飞机场

飞机降落在省会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我走出到港大厅,等候在外面的工作人员送来我提前在 网络上预定的好汽车,填写表格,检验驾照,一天只需要不到 100 块人民币的价格,租到了 一台别克轿车。

这次为期十五天的云南自驾之旅就在汽车马达的声响中缓缓的开启。

遇见.云南驿摇下车窗,高原凉爽的风瞬间灌满了车厢,跟着导航的提示,汽车逐渐从市区的环城公路拐 上了杭瑞高速。第一站云南驿,此刻距离我只有 280 公里,却与我跨越了 70 十年的时光。 车轮飞驰在平坦的高速路上,阳光钻过云层把耀眼的光芒洒在大地之上,这是云南高原上最 美丽的景象,也是我记忆里最为熟悉的云南印象。

280 公里在高速公路的丈量里变得如此的短促,拐下高速,在导航仪的指引下,沿着乡间 公路向着古镇云南驿的方向开去。云南驿,曾经茶马古道上一座重要的驿站,随着马帮的没 落,那些连接商道的小镇也随之被遗忘,清脆的马铃声也成为了文字里的记录,被永远的留 在一代人的回忆里。但是云南驿是幸运的,也许是百公里外大理古城的光环,让游客们忘却 了它的存在,今天的小镇依旧延续着马帮兴盛时的模样,一条长长的石头路蜿蜒在镇子中央, 曾经的牌楼和深深的院落依旧是曾经的摸样。

我把车子停在了小镇入口牌楼下的停车场,走向车场树荫下几个正在抽着旱烟的老爷子 “你好啊,老大爷,听说这里以前有个飞机场是吗” “这里有两个飞机场,一个是新机场,一个是老机场,你说的是那个?” “抗战时候停过美国飞机的那个机场”

“就是你身后咯” 老爷子们用烟袋指着我身后大片的田野说道。

如果摊开美国陆军航空兵“驼峰”航线图,云南驿所在的位置正好位于曾经驼峰航线“南航 线主线”的位置上,他的南侧是保山机场,北侧是“北航线”的丽江机场,它的背后就是昆 明巫家坝机场和大后方的战时“陪都”重庆,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云南驿就成为了驼峰 航线上最重要的一处中转机场,同时也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捍卫“滇缅公路”和 打击日军航空兵西进的桥头堡。 其中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爷子指着停车场边上一堆巨大的,早已棱角全无的石头碾子说道 “那些就是当年修飞机场的时候用来压飞机跑道的碾子”

图文/金属魔力 美国陆军航空兵“驼峰”航线图

是的,这个的故事还要从 1929 年那个 9 月说起。当时的云南政府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授意下, 开始着手修建军用机场,最初修建机场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当地豪绅,大户的捐资,仅仅一 年的时间,在极为粗糙的工艺下修建了一座用粗石砂铺就的跑道和停机坪,同年国民党航空 部队第 38 站入驻,随后配套的高炮、机场修配和补给单位逐渐落户云南驿,1937 年,“卢 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由河南洛阳迁入云南驿,从此,该校成为了国 民党空军的战时摇篮。随着战争的升级,日本空军肆无忌惮的进入中国西南的领空,1941年,机场开始扩建,依旧是极其简陋的工具,上万人每日高强度的劳作,停车场边上那些巨 大的石碾子就是当年修建机场时,人力牵拉用以压平跑道的工具。

1942 年,随着日本军队占领缅甸,“滇缅公路”(公民政府接受西方物资援助的陆路通道)被切断,空之“驼峰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机场飞跃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和横断 山进入中国的空中航线)的开通,云南驿机场就成为了跨度距离最短的南航线上最为重要的 一站。同年,美国援华空军入驻机场,随着机头画着鲨鱼嘴的 P-40 战机的到来,日本空军 逐渐的告别的云南的天空,甚至远在越南和泰国的日军机场也变得岌岌可危。

“修飞机场的时候,没有工具啊,大石头炸开,小石头敲碎,飞机跑道就是这样这样大小的 石头一点一点铺起来的”,一个老爷子,俯身捡起脚下的一块硬币大小的石头比划着。 “您参加过机场的修建?” “是的嘛,我今年八十岁了,修机场的时候我才不到十岁,大东西拿不动呕,小孩么,用榔 头敲碎石”

“那些大石碾子怎么用呢”我问道 “碾子中间不是有铁杆杆,两头系上绳子,几十个人拉动,在跑道上来回的压” “美国人的飞机好大噻,肚子里可以塞进去好多的炸弹”

我猜想,老爷子说的可能 308 重型轰炸机大队的 B-24“解放者”式轰炸机,在云南驿的转 场,或者是第 23 运输机大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幸运降落云南驿的 C-47“空中火车”。

图文/金属魔力 曾经停放P-40的机库

顺着老爷子们的指引,我徒步走进村口外那片望不到边的玉米田,曾经的跑道如今早已无法 辨认,但是那些排列有序的,形状如马蹄铁一般的机库依旧一目了然,远远看去这些顶部长 满树木的机库也许是这片机场最为明显的遗存。顺着古镇西侧的山路,来到山顶的白马寺, 站在寺院的山坡上,机场的全貌尽收眼底。好大的一片“坝子”(云南地区,把小山丘陵围 起的大片平地称作“坝子”),杭瑞高速直直的穿过“坝子”的中央,那些头顶长着高大树木 的机库沿着“坝子”南侧依次排列,曾经的跑道就应该在机库不远的北侧,“坝子”更南侧 是一座座海拔 3~400 米的山包,那里是曾经的雷达站,防空炮位的所在,山脚下的小镇云南 驿,也随着美国人的到来,变得热闹,酒吧和西餐厅让小镇也变得洋味十足。

1945 年,随着“滇西反击战”的全面胜利,“滇缅公路”的再次贯通,机场逐渐恢复了往日 的宁静,1949 年随着时局的变化,国民党航空部队航空站的最后撤离,昔日辉煌的飞机场 也随之荒废。时间抹去了这里的一切,但是历史却永远的记住了云南驿的过往。

我站在山岗上,抬头看着浮云耀眼的天空,耳边仿佛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这声音是那么的清 晰,眼前浮现一架架巨大的飞机卷起一路的风尘,向着云层深处飞去,它要飞跃难以预测的 喜马拉雅山脉,循着战友们洒落在山脉中的飞机碎片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