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歲的你迷茫時,20年前20歲的他們真的很酷

迷茫,成了 20 歲年輕人共有的特徵。

二字開頭的年齡,我們常常想很多,做很少。

一邊懷揣著對未來人生的不安,一邊又心安理得地窩在家裡打遊戲。

我們不甘平凡卻又接受平凡,在混沌糾結中,慢慢變「老」了。

20 歲,彷彿成了苦難人生的開始。

有人在迷茫中選擇墮落,放棄自己能主宰人生的權利;有人卻可以等待時機,觸底反彈,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1999 年,世乒賽的賽場上,19 歲的馬琳正在和23 歲的劉國樑為了一枚金牌焦灼著。

第五局決賽局,比分咬得很緊。

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刻收手,將那塊金牌拱手讓人。

對於劉國樑,更是如此,他必須要拿下這塊金牌,因為這意味著,他將改寫中國乒乓的歷史,成為中國男子乒乓大滿貫得主「第一人」。

極具誘惑的頭銜,並沒有讓劉國樑慌張,他像一隻獵豹,用靈活的腳下功夫抵擋對手的每一次進攻。

機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來,他必須主動出擊。

那塊方寸球檯就像一塊越燒越燙的烙鐵,白色的小球隔著球網來回跳躍著,一刻也不停歇。

瞅準時機,一個完美的長線拉球,劉國樑贏了。

球還沒掉落在地上,劉國樑就先一步,躺倒在地上。

四周都安靜下來,他只能聽見自己粗重的喘息聲,勝利和榮耀來得太快。

對於這個 96 年才出戰奧運,3年時間就完成大滿貫的 23 歲年輕人來說,一切都像夢一樣。

快速的成長,嫻熟的技術,只有劉國樑自己知道,榮譽背後凝結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人活著,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

劉國樑的 20 歲,在鮮花和掌聲簇擁下,變得耀眼奪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否定年輕人」成了時代的標誌。

80後否定90後,90後否定00後。

「不被看好」更成了讓年輕人感到「迷茫」的因素之一。

在最需要被支持的年紀,接收到的全部都是暗示「不行」的訊號,任何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最終都會變得畏手畏腳。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當時擔任中國男子乒乓教練的蔡振華在挑選誰出戰奧運會時犯了難。

蔡振華教練

單打可以報三個人,王濤和孔令輝都確定下來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名額,但是候選人有兩個,劉國樑和丁松。

丁松

蔡振華並不看好劉國樑,覺得他年紀小,沒經驗,發揮也不太穩定。

但是又要考慮和孔令輝的雙打配合,只能硬著頭皮選劉國樑出戰。

劉國樑和孔令輝

就這樣,劉國樑的第一場戰役就揹負著「證明自己」的壓力。

機會已經給到他手裡了,怎麼抓住,全憑個人本事。

不被看好的劉國樑心中憋了一口氣,他必須要用成績來打破質疑。

賽場上,他利用自己擅長的「直拍橫打」技術,橫掃對手,一舉拿下了男單男雙的雙冠軍。

那些不被看好的偏見,在掌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20 歲,我們活在質疑聲中,徘徊在肯定和否定之間。

在看似殘酷的生活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行動起來,去證明自己可以。

最有力的回擊不是辯解,而是成績。

就在所有人為劉國樑取得的榮譽感到高興時,孔令輝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了。

2000 年悉尼奧運會的總決賽賽場上,孔令輝正在對戰難纏的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

瓦爾德內爾是世界男子乒乓大滿貫第一人。

瓦爾德內爾

對手的實力不容小覷,這場比賽和一年前劉國樑的那場比賽如出一轍的是,如果孔令輝贏了,他就成為繼劉國樑之後中國男子乒乓大滿貫的「第二人」。

歷史總是出奇的一致,依舊是打到第五局。

最終,孔令輝贏下了比賽。

他沒有像劉國樑激動地躺在地上,而是在親吻了胸前的五星紅旗之後,轉身跳進了蔡振華教練的懷裡。

整場比賽,他的腦袋裡都緊緊地繃著一根弦,那是外界和自身給予的壓力。

除了贏,他別無選擇。

在重壓之下,他不能崩潰,只有將壓力轉換成每一次進攻的動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壓力常常會光顧,不要排斥它,更不要拒絕它,合理地利用好這些壓力,不失為一件好事。

人生的路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未知,20 歲,常常面臨著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動和挑戰。

有人在困難之下,落荒而逃;有人面對挑戰,無所畏懼,迎難而上。

孔令輝奪冠一個月之後,國際乒聯宣佈將 38 毫米的小型乒乓球改為 40 毫米的稍大乒乓球。

提出改革的乒聯主席沙拉拉

看似只有區區 2 毫米的改動不足為奇,但實際上足以讓一個經驗老成的乒乓球選手在發球和進攻方式上做出很大的調整。

有人猜測,這是針對當時不可戰勝的中國乒乓做出的調整。

改革一個月之後,迎來了「大球時代」的第一場世界大賽。

中國選手馬琳殺出重圍,3:0 毫無懸念地戰勝了金澤洙,成為「大球時代」的第一位世界冠軍。

馬琳

無論規則怎樣變,想贏的心卻從未改變過。

在面臨同樣挑戰的情況下,誰能不忘初心,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2002 年,國際乒聯再度改革,罰球方式被要求無遮擋,不允許用自己的手或者姿勢遮擋對方球員的視線。

如果說上一次小球改大球的規則是針對中國隊提出的,那麼這次的規則就是針對劉國樑提出的。

劉國樑,堪稱發球的大師級人物,非常善於用身體的遮擋作用發出神出鬼沒、變化多端的球,使歐洲選手飽受其害。

這項改革,無疑使當時的劉國樑喪失了自己的優勢。

當一個運動員失去了能施展自己優勢的地方,賽場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並且在當時,劉國樑已經拿遍了所有的冠軍,再繼續下去也只是重複自己的人生。

同年,劉國樑宣佈退役。

對於劉國樑自己來說,這不是真正的退役,他無非是換了個身份,從選手換到了教練。

這一次,是他主動選擇了更加艱難的挑戰。

如果說,22 歲之前,劉國樑想的是如何讓自己贏,那麼 22 歲之後,他想的就是如何讓中國贏。

在他的培養訓練下,張繼科耗時 445 天就完成了「大滿貫」的壯舉。

馬龍更是以「三冠王」的身份成為亞洲盃史上的第一人,244 天實現了 45 場不敗紀錄。

中國乒乓自 08 年之後,就一直包攬奧運會的冠軍。

繼「鄧亞萍時代」之後,劉國樑成功譜寫了中國乒乓歷史上的「劉國樑時代」。

20 歲,他已然明白自己心裡想要什麼。

當有了目標之後,也就有了面對挑戰的勇氣。

正視每一次挑戰,積極地去應對,不要選擇逃避,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20 歲的生活,常常遭遇一些小挫折。

有人被失敗打倒,萎靡不振;有人,在挫折中反省自身,重振旗鼓。

17 年 6 月,乒乓球協會宣佈卸任劉國樑總教練一職。

這意味著,他要離開他熱愛的球場了。

當晚,成都公開賽上,馬龍、許昕、樊振東決定退賽,以示反抗,將冠軍拱手讓給了日本人。

之後,中國隊的每一場比賽就像被施了魔咒一般,接連失利。

在仁川舉行的世界乒聯總決賽中,中國隊多名老將都止步四強,只有林高遠一人代表中國步入決賽。

然而最終,以 1:3 輸給了日本小將,年僅 15 歲的張本智和。

張本智和

這名小將更是囂張的將中國男乒選手,除了許昕之外,都贏了個遍。

這顆乒壇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讓不少日本人相信,2020 年,本場作戰的日本乒乓隊,一定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升起日本國旗。

而中國乒乓,只配掛在兩側,當一片綠葉。

曾經叱吒乒壇的冠軍們,如今也傷病纏身,退役近在眼前。

中國乒乓的神話好像就要終結了。

就在所有人感到擔憂之時,那個曾創造輝煌的男人又回來了。

2018 年 12 月 1 日,乒乓球協會宣佈劉國樑擔任主席一職。

這意味著他將重回闊別了一年之久的賽場,陪伴更多熱愛乒乓球的中國運動員訓練出徵。

對於自己的「復出」,劉國樑只是淺淺地在微博上發文:「陪國乒,戰東京」。

雖簡短,卻鏗鏘有力。

6 個字,猶如定海神針一般,安撫了每一箇中國球迷的心。

劉國樑還如 20 年前的自己一樣,面對挑戰迎難而上,他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是陪著中國乒乓一直走下去。

失敗,不過是為了迎來更加耀眼的成功。

劉國樑的 20 歲早已經結束了,但「中國乒乓」卻永遠停留在 20 歲這個年紀。

它和我們一樣,為未來感到迷茫,擔憂著前方各式各樣的挑戰,但我們和它心裡都明白,20 歲是個永不言敗的年紀。

想讓我們認輸,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