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排頭兵的氣魄與擔當 “雙招雙引”激揚澎湃動力

有媒體斷言:如果說青島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猶如大鵬圖南,即墨便是其擊水三千的有力臂膀,撤市設區更是激活了即墨的發展動能,助其鵬程萬里。

從5月7日公佈的2018年度青島市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考核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結果看,此言不虛:即墨在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考核中,獲“一等”等次;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功能區管理機構及重點項目協調推進機構考核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青島藍谷管理局獲優秀等次。


在如此亮眼的成績面前,我們由果導因,追問,即墨的“優等”底蘊何來、支撐何在?這種“優等”,將在青島昂起山東發展龍頭中體現怎樣的擔當?

觀大勢,謀全局。即墨的“優等”,在空前的疊加機遇、在實幹擔當的幹部隊伍、在不斷優化的全域發展佈局、在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亦在高歌猛進的品質生活和城市形象……

提升境界開啟新徵程

把握總書記視察、撤市設區、上合青島峰會疊加機遇,以“四新”+“四高”抓工作落實

“形勢機遇前所未有!”這是去年區委書記張軍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即墨和藍谷後的第一次全委會上作出的判斷:即墨正處在撤市設區的政策紅利釋放期、後峰會時代的快速發展期、總書記視察即墨和藍谷的戰略機遇期這樣一個疊加機遇期,這對即墨來說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嶄新的發展起點。

開闊的視野、明確的方向、清醒的研判,讓人感受到新徵程上的強勁足音。

如何把握機遇,順時而動、順勢而為?另一個命題擺在面前。

而作答這個命題的關鍵在人,在以何種思想境界謀劃發展,以何種作為把握機遇。

去年正月初六,春節假期尚未結束,區委、區政府就將作風建設會議作為新春伊始的第一個大會,強調以“四新”+“四高”,抓工作落實,抓項目落地,釐定了即墨堅持高境界謀劃,以新理念新思維謀劃發展的總體思路。

此後,“‘四新’+‘四高’”成為報端和各項會議的關鍵詞,時時提醒幹部群眾要堅持高境界、高標準。“設區之後,對即墨來說,最緊迫、最重要的是各級領導幹部和黨員群眾的視野境界、理念思維、標準要求必須提上來,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提升思想境界,這是即墨實現快速提升發展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張軍表示。

經過一年的“思想洗禮”,一個清晰的共識已印在即墨廣大幹部的心裡:摒棄傳統思維,跳出縣域桎梏,打破圈層意識,才能跟上“區”的節奏。而在這種意識指導下,我們更多地聽到點贊項目審批中的“即墨速度”、項目推進中的“即墨力度”、項目引進中的“即墨高度”、民生事業中的“即墨溫度”。

“雙招雙引”激揚澎湃動力

全年簽約重點項目150個,超額完成“4個100”招商引資任務

如果把經濟工作比作一場戰役,“雙招雙引”就是最為重要的“第一戰場”。抓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

裹挾著撤市設區的昂揚之勢,去年我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快步疾行:

全年簽約重點項目150個,涉及總投資約1300多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以上項目79個,高技術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76個,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4個100”招商引資任務。與此同時,瞄準“海洋版中關村”的奮鬥目標,著力打造“院士之家”等人才綜合體,加快藍色高端人才集聚,為國際海洋名城建設助力增智。

站在新歷史起點的即墨,對於項目和人才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對“雙招雙引”的攻堅突破更值得稱道:

——瞄準十大產業,突破重點產業項目。重點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產業,以產業鏈招商為導向,通過持續招引項目、聚集人才、構建更高質量產業體系。

——依託八大重點區域,突破高端平臺和載體。青島藍谷、汽車產業新城等八大重點區域各有主攻方向又互相協同、補充,成為支撐即墨區全面起勢、突破發展的“四梁八柱”。

——設立現代產業招商發展辦公室,突破服務瓶頸和難題。對應十大重點發展產業,各產業成立一個招商發展辦公室,圍繞招引項目,實施“一切包辦”服務。

品質即墨展現新區形象

對標主城區,以精細化長效管理打造“品質即墨”,全面落實民生領域行動計劃

對標主城、全面融入青島,首要的是改變縣城氣質、塑造都市品質。

綠化提升工程是“品質即墨”的基礎工程之一。根據《“品質即墨”綠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將用3年時間為城區四大出入口量身定製綠化提升“套餐”,在城市角落修建“口袋公園”。

對農村面貌的改善,同樣不遺餘力。全區1033個村莊在青島率先完成村村通公路、村村建文化健身廣場、城鄉環衛一體化,背街小巷硬化、旱廁改造已基本完成。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事業連著千家萬戶,關係群眾切身利益。

“圍繞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生態、社會保障、平安建設等群眾關心的民生領域,實施一批專項行動計劃,開展一批專項提升活動……加快實現即墨與青島主城區的同城同待遇,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甫一設區,即墨區委、區政府就作出鏗鏘承諾。

一年多來,一系列動作讓即墨人看到了身邊的新變化:投入7億元新建、改擴建13處幼兒園和19處中小學;全面實施城鄉公交2元一票制票價和殘疾人及65週歲以上(含)老年人免費政策;5778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65個貧弱村摘帽;加快構建“大交通”格局,“1+7”綜合交通規劃體系不斷完善,與青島主城實現快速順暢連通。(梁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