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为啥这么赚钱?比中国的电商还牛,值得学习!

​在日本大行其道的便利店文化曾一度风靡亚洲,起初,便利店原型出现于美国,但后来却兴盛于日本,并随着在日本的扎根,便利店也开始走向亚洲,其中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正式迎来了第一家便利店,并在此后高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中国便利店数量已高达近11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900万亿元,虽然说便利店数量在短短十几年连番增长,但整体规模占比却仍与日本相差悬殊,这不仅是由于国内传统电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的市场挤压,更多也源于中国便利店内部所存在的弊病,日本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打败势头凶猛的电商,也正是由于克服了这些弊病!

在日本便利店的生存过程中,更注重密集轰炸,众所周知,日本便利店三巨头——罗森、全家、711,三者经营理念无一例外都是“与社区生活相结合”,据2017年数据统计显示,日本7-11有19300家店,全家有18000家店,罗森有13000家店,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密集轰炸下,一方面提高品牌效应,加深顾客记忆,一旦有需求就想到可以进店购买,其次,门店遍布,彼此之间距离很近,不论是顾客到店取货还是送货上门都很快,如果门店有活动,门店彼此距离很近,宣传广告、促销活动可以大面积铺开无缝衔接,影响力大,消费者印象极深,而这也就是便利店的极强竞争力。

其次,日本便利店更注重产品创新、销售创新,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将商品关联组合,提高销量,以711为例,一般来说便利店主打日杂百货,基本不存在特别分类,但711创新的将商品区分性别,将丝袜、化妆品等女性用品与家庭洗涤用品放在一起,结果当月丝袜销量翻了近4倍。而在产品上,仅就中国的全家、711来说,他们每季度、每月都会推出限定新品,以新鲜美味为卖点,在消费升级的呼声渐起的现在,用稍高的价钱提供给消费者更新奇的体验,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

同时,日本的便利店多为加盟店,不仅24小时营业,还可以提供水电煤气、交税等各类非公共事业缴费,提供的生活服务高达数百项,当之无愧为居民的生活服务中心,越来越广的服务范围除了让商家自己无可替代,也能极大提高竞争力。

而中国便利店在发展中,除了电商的冲击外,却仍旧面临着房租、人工成本增加、供应链薄弱、夫妻店经营管理粗放、不能提供更多生活服务等的多重弊病,当便利店不能提供便利时,那么竞争力也就完全落后于同期的电商,中国便利店转型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最重要的是,及时转型,顺应潮流和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