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11年了,当年的首批空降兵空降突进震中孤城--茂县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导致近7万人丧生 1.8万人失踪 37万余人受伤,在震后几十小时的时间里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因交通通信的彻底中断,成为与外界完全失联的“孤城”。

路上交通完全中断

中央高度重视,但是由于 茂县 地处四川大山深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周崇山峻岭,山峰海拔普遍在3000到5000米,植被茂密,救援直升机无法抵达,由于水汽较大,云层很厚,卫星成像无法完成,经过中央军委应急商议,派遣空降兵随身携带通信设备和简易救援设备,先行空降信息最少的孤城--茂县!

市中心基本被夷为平地

与震中地区无法取得联系就不能了解掌握里面的具体灾情,更别提进入实施救援抢险工作,就在当时陆路 水路 通讯信号全部中断,全国上下焦急万分的时候,一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正在茂县上空盘旋,机上搭载着中国空军100名空降兵先遣队员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空降。

但因震中茂县上空云层过厚 大雨下个不停,高空的零下低温使机舱门上附着的雨水迅速结冰,用尽了各种办法,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机舱门一直未能打开,运输机被迫降落到成都太平寺机场待命。

茂县市中心

前线指挥部快速修改方案,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进入茂县,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才能了解灾情和地质损坏情况,方便救援大部队展开。

最终确定由外军称为中国重装空投之父李振波大校亲自率领15人组成的先遣队,乘坐伊尔76运输机冒险空投茂县。

李振波

雨后初霁的太平寺机场,跑道上尚有积水。11时30分,飞机载着空降官兵,呼啸着腾空而起,向茂县飞去。一路上,气象条件复杂,理县、汶川等地上空都被浓雾笼罩。前方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密布,飞机好像紧贴着山尖飞行,山上皑皑白雪清晰可见,指挥所不时提醒“注意安全高度”。

15人组成的敢死队

5.14日,茂县已经失联超过24小时了, 11时45分,飞行员报告“飞行高度5200米,准备进入茂县空降地域!”突然,浓雾间猛地露出缝隙,被紧紧夹在岷江和高山间狭窄的空降着陆场,立时出现在眼前!

浓雾翻滚,时机稍纵即逝。指挥员李振波大喊:“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跳!跳!跳!”顿时,飞机尾门轰然张开,第一批7名队员一跃而出!

空降兵部队部队长王维山说:“空降场地形极其复杂且面积很小,可这已经是我们从图上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一块着陆场了。”

明黄色、艳红色的武装翼伞在高原上绽放。突然,如蛛网般纵横交错的高压线挡住了去路。“规避!”只见队员们灵活操作翼伞,左躲右闪,向中心点逼近。

飞机再次进入着陆场上空,第二批8名队员紧接着跳下。

跳伞瞬间,完全看不到地面情况

成功了!这批由特种兵和通信兵、医疗队员组成的15名队员安全着陆后,迅速集结,兵分四路向不同地域进发。他们身背小型卫星站、超短波电台、夜视仪等先进的通信和侦察装备,立即展开震情侦察。

小分队虽然有一定思想准备,但是还是被眼前的破坏场景所震撼,到处是倒塌的房屋,近处的山坡有巨大裂痕,到处是滑坡和泥石流痕迹,灾民浑身湿透在废墟中挖掘亲人,叫喊声,痛哭声不绝于耳,由于地处偏僻,当地并无驻军,当灾民第一次看到空降兵的迷彩服,第一句话就是:解放军来了,快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妈妈,爸爸,我的..........."

联系上幸存的县委政府人员,通过2部海事卫星电话,与指挥部取得联系:灾民确定死亡500多人,受伤900多人,5万人失踪被困,10万多灾民需要安置,急需大量食品、药品、帐篷和棉被。当地两个水电站损毁严重、极易发生二次溃坝灾害,急需支援抢修。

成都双流机场,集结的空降兵准备登机

救援大部队,根据先遣队指挥,精确空投救灾物资,大部队迅速空投灾情严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