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創作中如何用“倒影和船”來襯托水的技法與作品展?

66的娃娃


在中國畫中,水的畫法與油畫相比,其實是沒有本質的區別,水的清亮或渾濁,對中國畫技法上幾乎沒有影響,在應相中,有好多的中國畫畫家去畫江湖魚船,不知道怎麼去表現水的質感。很多畫家只知道去畫些波浪紋,或在畫激流浪花時,就是畫些波浪紋和團錦紋。其實水的波浪不僅僅是波浪紋那麼簡單,如果是畫工筆畫,那麼勾出波浪紋或團錦紋無可厚非,但在寫意山水畫中,水的寫意以簡單的波浪紋來表達,顯然與兩岸的寫意山景不協調,也達不到寫意的意境。



山水畫,山水山水,山畫的好,水就不能太差,山水相連才是整體,如果用油畫的眼光來看,在視角上,山要遠,水更近,表現手法上,山應畫虛,水應寫實,也就是說,離我們眼睛越近的東西,越要寫實,細刻畫。這種理論,用在中國畫山水畫中並不矛盾,用好了,還會達到更好意境。

題中所問,如何利用倒影和船來表達水的意境,那麼水的質感意境是什麼心呢?其實水是無色的,關建是理解問題,在水域的表面,理論上是一個平面,有波浪時,由於浪波的起浮,和擴散,波把水面推起了層層波紋,,水又是透明的,不但會反光,還會產生倒影,水面畫法上,有波浪,說明是動態的水,無波浪是一潭死水,有倒影,水才清亮,才有水的質感,無倒影呢?其實無倒影幾乎無法判斷大面積色塊畫的是水,


在風浪下,倒影鱗亂,看不出倒影的具體形狀,倒影被波浪的折射光淹沒了,但本質上,倒影的位置和形狀都存在,只是在表達手法和水墨技法上,倒影的位置被波浪佔用,高峰浪和低峰浪的色就是倒影色和反射的天空色,

倒影有濃有淡,中國畫的水,有些函畫家不畫倒影,而有些畫家只畫淡淡的倒影,這在認識上有一定的錯誤,不函:倒影,是大錯,淡倒影呢,是沒有到實地去寫生,理論上倒影與實物一樣,但由於光的作用,陰暗面的倒影色比實物更深,遠山色暗,但倒影呢,要麼被反光蓋住了,要麼倒影色更深,



船是常用來點畫水景生機的,水中有了魚船,畫面更美,漁船多用在大面空白水面去,這種構圖,叫破法,意思是破壞掉大片的空白,使畫意有實物在動,或破掉空虛,使畫面虛實均衡,重心平穩。


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是理解和認識的結合物,我主要從事油畫,對國畫一知半解,有錯誤的地放,歡迎指正或補充。


曾憲全110401818


傳統山水畫比較程式化,畫水方面,風平浪靜水面,是靠留白顯出水面,很少有畫倒影,如畫波浪,一般淡墨勾浪,或勾後再染,其實古人論畫也有談到倒影的,顧愷之說:背向有影,下為澗,物景皆倒。但畫倒影的卻很難看到。近代以來,己不拘泥古人法度,看需要和效果,對畫面能增強意境和氣氛時,可畫倒影,如果畫類似王維.唐寅那樣的畫,就不能畫倒影,否則不論不類,而如李可染,既有傳統功底,又接受了西畫的影響,他的畫不避光影.倒影,他的灕江山水,為表現江水清澈,多畫有倒影,白雪石畫了很多灕江山水,都有倒影,試想以他們這種筆墨形式畫灕江,若無倒影,效果會差很多,著名畫家宗其香善畫夜景,他的畫常畫倒影,海上畫家陶冷月的畫中西法融合,創造的夜景山水也給人一種靜美的感受,著名畫家李斛和徐希受宗其香影響,畫了不少優秀的有倒影的夜景山水。


李可染山水二幅,
白雪石山水二幅,
陶冷月山水二幅,

宗其香山水二幅,

李斛山水二幅,


徐希山水二幅。


瀚墨尋夢


吃水線搞明白了就好。

線面表現無關緊要,一般綜合運用。




未名畫社


簡單說就是用船和倒影襯托山的影色,山水相連,和諧統一,給人一種幽靜柔和山間圖景,發揮人相象空間及意境,更符合國畫素材,天水一色,天地景物人與自然完美結合。


星晨100085416


我們是唯物主義者,無論是油畫,水墨畫,大寫意或小寫意都離不開唯物辯證關係。如果離開實物存在靜和動的辯證關係,所創造的作品便是淡然無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