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身边这三种“心穷”的人(很现实)

现代社会中,对人心理的关注不亚于对物质的关注,因为人的“心理贫穷”也不亚于物质上的贫穷,同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就如有句话:“人出身贫穷没有关系,但是心不能穷,一旦心穷了怎么治都没发彻底根治。”

毕竟心穷本身就是一种病,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通常心很穷的人,不但没有上进心,还缺乏格局,眼界狭隘,而这种病也是思维上的疾病,往往能解救他的也只有他自己。

当人的心穷达到了偏执的地步时,甚至容易出现一些既害人又害己的极端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远离这些心穷的人,而心穷的人往往有这三种特征。

01、

志气穷,格局小

有一种心穷就是没什么志气,这种人往往缺乏毅力,只看得到其他人的好,羡慕的同时却不想去反省自身,总认为自己出身不行,没有他人有优势,将自己困在渺小的格局中,没有勇气去改变现状。

之前公司里有个年纪较大的同事,和周围的同事年龄都差了一大截。

听说他入职得很早,而和他同期入职的人,有的已经升上了更高的职业,有的则是跳槽到了别的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唯独他一个人还止步不前,让人有些同情。

而我就很好奇了,因为这家公司每几个月都有一次升值机会,只要好好做,实力在怎么不行,态度到位了也会升上去一些的,他是如何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大几年却没能升值的呢?

后来听了先来的同事的解释我才明白过来,这家公司的升职制度是有个过程的,每到升职的时候,公司都会分配一个任务,而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就容易获得升职的机会,而这种接受挑战的机会都是自愿的,最终会根据入职时间长短来决定来挑战的人的先后顺序。

而这个老同事的实力其实并不差,也算是有一般水平,但他在入职后的几次挑战失败后就产生了自我怀疑,自那之后,即使他仍然羡慕着那些能升职的人也没有再发起过挑战,总是认为自己是天生劣势,怎么努力也是没有升职的机会,失去了前进斗志,反倒是比他晚来的人很多都已经爬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在那之后我就不再对他感到同情了,毕竟这是他自作自受的。

因为几次失败就彻底放弃了前进的勇气,没有向上的志气,甘愿活在自己渺小的格局里,这种心穷的人并不值得人同情,毕竟把他自己关起来的就是他自己这颗懦弱的心。

哪怕他只要勇敢地踏出那一步,人生都会有些改变,都能前进一些。

而这种志气穷、格局小的人,自然最终只会落得这种下场。

02、

心胸狭隘,嫉妒他人

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曾写道:

“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你的头脑,毁坏你的心灵的。”

嫉妒本身就像条毒蛇,腐蚀着人心,让他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这之后或许会伤害到他人,但却永远满足不了他这颗腐烂的心。

当怀有嫉妒心的人,在遇到比自己更强更有实力的人时,最快想到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强更有实力,而是在想如何让对方失去和自己竞争的能力。

这种人往往见不得他人过得好,轻则只是见不得他人过得比自己好,而重则就完全见不得他人过得好了,这种心理本身就是病态的。

清朝雍正年间,就有一号叫做“白泰宫”的人,是当时的八大武术家之一。

他在成亲后不久就远离家乡,在江湖上浪迹了数年才决定归乡。

而在归乡的途中,他恰巧遇到了一个孩童在对着一块大石头练功,一顿操作下来看得他有些惊讶,白泰宫在心中默想:

“我家乡竟有这样的孩童,现在的武功就实力了得,长大之后肯定更加强劲,必然会超越我。”

也正是在他强烈的嫉妒心驱使之下,他产生了邪念,竟顺手一掌就将孩子打死了。

而在那个孩子断气之前却说了一句让他后悔不已的话,孩子直言自己父亲白泰宫定会找上们来替他报仇。

这时候白泰宫才意识到自己打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由于多年未见,他一时之下没能认出来。

而他在之后再后悔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终究还是死了,正是他心中的妒火让他亲自烧死了自己的亲骨肉。

正是因为心穷,即便是实力高强的人,终归也没能逃过一劫。

嫉妒他人,这份剧毒不仅会危及他人,最终也会在让自身染上丑陋的颜色,给自己带来厄运。

03、

态度消极,怨天怨人

很多时候,其实多说一句怨言,真的不如多做些事情,但满嘴怨言的人却无法想到这些,甚至没有反省自身,就如拉罗什夫科所言:

“人人都抱怨缺乏记忆力,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缺乏健全的思想。”

时常抱怨的人,往往总是怀着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的发展,不曾检讨过自己的错误,他们这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往往也是他们的一种自负。

国画大师徐悲鸿就遇到了一个整天埋怨有着消极心态的人,那便是他的妻子蒋碧薇。

蒋碧薇在年轻时,为了和徐悲鸿的爱情,仅是留下了一封诀别信给家人,变和他一同私奔东渡日本了。

然而这背弃家族换来的姻缘,却没能敌过生活中的琐碎,漂泊日本后,她也吃尽了苦头,最后变得整天将怨言挂在嘴边。

而徐悲鸿厌倦了她的抱怨,转而出轨内敛静好的小三,而她也是不满丈夫的出轨转投其他男人,最终在徐悲鸿登报断绝关系后,她彻底和他撕破了脸。

即便往后徐悲鸿6次想和她重修旧好,也被她断然拒绝,甚至将他在她父亲去世后送来的奠礼也一并退回,并向他索要了巨额财产和百幅画作为离婚赡养费,他因为心有愧疚,还是选择了连夜作画,最终拉跨了身体完成了画作。

她生活在怨言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过着卖前夫画作为生的日子,在他死后甚至写下了《我与悲鸿》,在其中也尽是抱怨,甚至直言“未曾得到过他温情的抚慰”。

但她却浑然不觉自己的错误,若不是她每天吱吱不停的怨言,丈夫也不会出轨,也不会闹得和她撕破脸皮,事情的发展也会有所变化,而她在事后也依旧是以消极的态度活着,只言片语间都是怨言,未曾想过前进。

真的,哪怕是她愿意把这些抱怨的力气化作前进的动力,她的生活也不会变得如此一团糟,而这种一昧地抱怨最终并不会改变什么,只会拉着周围的人一同下葬。这种人,最后只会活得更贫穷,而这一切也都源于她本身的心穷。

04、

《周易·系辞下》中曾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穷,那种不想变化、不去思考、不去检讨、不想改变的心理。

往往怀着这种病态心理的人,都故步自封在自己渺小的格局中,以消极的心态度日,怨天怨地,甚至是不见得他人好。

远离这三种心穷的人,不受他们的影响,不让自己的人生格局受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