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名著”的通信

xl先生:

你好?

前几天我们闲聊,你说,前半生忙忙碌碌,现在闲下来了,这后半生怎么过。你又问了图书馆的借阅程序,以及阅览情况。看样子,你也打算退休后重新好好阅读一些“名著。

回家后,我思索了很久,现在,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你分享。

我们都是学中文的,并且,一生都致力于语文教学,对于中外名著,不能说不知道、不熟悉,但是,早年的学,当年的教,以及现在的重新阅读,感受是绝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知道一群虚伪、无聊又无耻的臭男人,把追求自由的爱玛,终于逼上了绝路。

当我们阅读教科书的时候,知道这不仅是几个臭男人的相逼,而是社会,是整个社会都在逼爱玛。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突然就变成了“爱玛”的咎由自取。因为,现实不愿意承认并接受“爱玛”是被它逼死的!现在,我们再来读《包法利夫人》,你会觉得一个半世纪前的爱玛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数的“爱玛”在走着一个半世纪前同样的路。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爱玛追求自由的愿望和行为并没有错!但是在为自由奋斗的路上,荆棘丛生,陷阱遍布,一不小心就会遍体鳞伤,或者跌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甚或被某种恶人或恶势力以自由为诱饵,打入牢笼,成为囚徒。

我们阅读《悲惨世界》。知道,冉阿让,为了饥饿的外甥偷了一块面包,结果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勤劳的芳汀,不得不靠出卖肉体,来养活她的羸弱的珂赛特,幼小的珂赛特,寄养在恶棍、无赖家里,干着与自己身心绝不相称的劳动。

究其原因,社会的责任!

当年,我们很可能不大注意《悲惨世界》扉页上“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贫困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现象,我这本书就不会是无用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悲惨世界》,我们注意到了。知道我们身边还有无数的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

实际上,他们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今天,仍然在这个世界上挣扎着。

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批判旧世界是多么的容易,建立新世界又是何等的艰难!

早年的学习,当年的讲授,我们想到了这些吗?即使想到了,我们又会怎样面对我们的学生?

当年我们一边阅读《复活》,一边批判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现在,我们有时间了,我们也静下心来了,同时,也有了几十年生活的积淀、过滤,再来阅读《复活》,是否仍然认为“如果有人打你得左脸,你将右脸再给他打”是愚蠢的、懦弱的?是否仍然认为通过“忏悔”,通过“赎罪”,使“兽性的人”,升华为“人性的人”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有了这几十年的“积淀”、“比较”、“过滤”,才会真正认识《复活》的伟大,托尔斯泰的不朽!

《套中人》(有的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阅读过,我们讲授过,我们也耻笑过别里科夫。现在,我们再来读《套中人》,是否,仍然用过去的态度来对待“别里科夫”。以往的我们,难道不是制度中的套中人吗?难道不是某种观念中的套中人吗?难道不是因循守旧中的套中人吗?我们就是别里科夫,我们就是那个套中人!

……

这样的阅读,会使我们变一个样儿:胸襟会更加博大,眼界会更加宽广,思考会更加深邃。

再过几年,我们再来阅读他们,可能还会有新的感动。

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2018-11-22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