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缽缽雞、小龍蝦……細數那些“舌尖上的馬拉松”

進入10月以來,多項馬拉松賽事在山東密集舉辦。馬拉松選手在比賽時,會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各項馬拉松賽事均設有補給站,為選手提供飲品、瓜果、小食等補充體能。不少地方的馬拉松賽事,憑藉獨具地方特色的補給美食火爆網絡,成功吸引了“吃貨”們的注意,順勢也對地方美食文化進行了展示。

11月2日,首屆泉城(濟南)馬拉松將鳴槍開跑,屆時將有2萬人分別參加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三個項目。

作為國內最後一個副省級城市國際馬拉松,泉城馬拉松的賽道將充分融合“泉城、泉水”特色,打造一條具有“十里清泉、自在濟南”特色的泉水主題賽道,為“天下泉城”再塑一張新名片。

金秋十月,山東進入“馬拉松週期”,濰坊(峽山)國際鄉野馬拉松賽、菏澤(東明)黃河生態馬拉松賽、中國龍城(諸城)半程馬拉松賽、蓬萊葡萄酒國際馬拉松、臨沂國際馬拉松賽、泰山國際馬拉松等賽事陸續舉辦。對於城市來說,馬拉松賽事不僅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顯而易見。

在如此眾多的馬拉松比賽中,10月27日舉辦的2019蓬萊葡萄酒國際馬拉松,憑藉特別的賽事途中補給成功“出圈”。比賽當天,作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萊在沿途8個特色補給站提供多種特色葡萄美酒供選手暢飲。此外,蓬萊小面、扇貝、生蠔、蝦醬窩窩頭等當地特色美食也被搬上賽道,為選手補充能量。

蓬萊馬拉松的特色補給並非國內“首例”。10月27日剛剛結束的成都馬拉松,沿途設置的補給站“驚現”缽缽雞、糖油果子、甜水麵等四川名小吃。這一波“非常規操作”羨煞網友,直呼“巴適”。

廈門馬拉松賽的補給則被稱為最“佛系”補給。自2003年首屆廈馬開跑以來,進明寺的住持都會帶領全寺師父和義工早早準備好熱茶、甜點和數十鍋閩南特色面線糊,免費提供給參賽者。

2017年武漢馬拉松為參賽者們提供了熱乾麵、豆皮、鴨脖和小龍蝦;哈爾濱馬拉松有紅腸、大列巴、哈爾濱啤酒和格瓦斯;湖南的湘江馬拉松為選手準備了辣椒罐頭。此外,還有大同馬拉松的醋、汕頭馬拉松的功夫茶、亳州馬拉松的中藥、桂林馬拉松的喉寶、拉薩半程馬拉松的氧氣瓶……

其實,除了上面提到的特色補給外,馬拉松賽事中必不可少的還是一些常規的物資飲料,如水、香蕉、功能飲料、蘇打水、能量膠等,它們可以更好地為選手補充水分和各種能量。

近年來,隨著馬拉松運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了跑馬的隊伍,人們對健身、快樂的享受,遠遠超出對名次的追求。基於此種心態,“舌尖上的馬拉松”成功“出圈”,讓更多人有了健身的熱情,也送各地美食文化輕鬆上了一波熱搜。

看了這麼多馬拉松賽道上的美食,不知即將到來的泉城馬拉松,能否在補給美食上展示更多的濟南印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