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的Hi-Fi时代 HIFIMAN ANANDA-BT开箱+初体验

如果说无线耳机也能给你Hi-Fi的感受,可能对于老发烧友来说有点痴人说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以前看来不太可能的事情呢,也慢慢变成了现实。让无线耳机具备Hi-Fi素质这一点或许对HIFIMAN来说真不是事儿,在玩过了高素质的TWS600之后,今天再来开一个HIFIMAN ANANDA-BT,顺便简单体验一番。

话不多说,先来开箱

ANANDA在2018年推出的中阶平板振膜耳机,采用新一代的NEO超纳米振膜,灵敏度高达103dB而阻抗仅25欧姆,可以说是非常容易推动的耳机。ANANDA-BT我们可以视为它的无线版本。

打开包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厚实的硬壳收纳包,它可以很好的保护耳机,另外附带的说明书。

除了耳机外,其他配件还包括一根Type-C的数据线、线材收纳包、外置麦克风、保修卡、说明书。

外观上几乎和ANANDA保持了一致,让人熟悉的百叶窗格棚,它的作用是大幅降低声波反射,以获得纯净通透的声音。

头梁部分采用了混合结构,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可靠性,耳机的支架采用了金属材质,黑色亚光表面处理,美观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耳机侧面可以看到HIFIMAN的logo和ANANDA-BT的型号字样,非对称结构的耳杯设计,贴合人体头部曲线,与人耳自然结合。

可以看到连接处的做工非常结实,另外,ANANDA-BT也是一款可以更换耳罩的无线耳机。

在耳机的一侧底部具有多功能键、充电键以及Type-C接口。实际上除了无线播放外,其实ANANDA-BT也能在有线环境(USB)方式聆听。不同模式下各按键的实际功能略有不同,请参考说明书了解基本的操作。

能够让ANANDA-BT实现Hi-Fi的三叉戟

如果想在无线耳机上实现Hi-Fi的感受,我觉得有三个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耳机单元的设计,第二,耳机所支持的无线协议,第三,就是音频处理芯片的素质。这三点,ANANDA-BT都做得非常不错。

首先,ANANDA-BT沿用了HIFIMAN的经典平板振膜。它带来的响应速度如闪电般迅猛,并且可以帮用户带来更多的细节与更低的失真。

其次,ANANDA-BT除了主持主流的蓝牙协议外,还支持HWA、LDAC、aptX以及aptX-HD等高清级别的无线传输协议,为它的蓝牙音质表现提供了基础。

最后,ANANDA-BT还采用了源自R2R2000的Hi-Fi耳放放大方案(运放+缓冲大电流驱动架构),让音色在不同音源下表现高度一致,并且免除从音源、线材之间令人烦扰的衰减和干扰。

实际体验:当今相当高级的蓝牙音质体验

ANANDA-BT从开声那的一刻起,就展现出了令人惊艳的表现,可以说代表了目前蓝牙耳机的高水准。

ANANDA-BT的声音厚度、密度都非常厚实,NEO超纳米镀膜平板振膜带来的通透感和开扬感,是无线耳机很难达到的高度,当然更是远超出了自家的TWS600。(当然,头戴和耳塞本来也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或许是为了更好的蓝牙听音体验,声音的能量更多集中在中频,可能是考虑到无线耳机的用户更多是听人声较多的音乐类型,所以会在乎人声的表现,咬字、弹舌和结尾气音,声音的厚度,都能细腻的表现。

ANANDA-BT的低频表现和传统日系耳机也有很大的区别。平板振膜具备有质感又真实的低频表现,还有极佳的速度感而不生硬,三频也有不错的平衡。解析部分也足够好,细节丰富但是听起来不会有太多压力,乐器和伴奏都能够恰如其分的传递出来。所以,有人会说ANANDA-BT能够达到现在蓝牙无线耳机的“天花板”并不是随口一说。

我们知道ANANDA就是一副非常好推的平板耳机,而ANANDA-BT也继承了这一设计思路。虽然平板耳机因为漏音等设计原理上的问题,我们可能很难带其出街,但无线之后,ANANDA-BT确实能带来更自由和开放的体验。如果是发烧友,你不用有板有眼的坐在桌前、通过定制线材接上硕大的台机来欣赏音乐,如果是普通用户,配合收纳包和无线的设计,我们可以在旅途中(如民宿、酒店、帐篷之类的环境)轻松的享受高品质的Hi-Fi音乐。

除了用蓝牙方式连接,ANANDA-BT也可通过Type-C USB线与电脑等设备进行有线连接,电脑会自动识别出ANANDA-BT并将它作为一个音频输出设备。如果从“耳机+耳放+解码”的角度上来看,ANANDA-BT可以说是一款相当具有产品力的高级无线耳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