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性,我们又该如何鉴听?

音乐性即乐感。一个系统的放音有没有乐感,是区分Hi-End 与非 Hi-End 的分界线,因为乐感是 Hi-End 系统的灵魂。但系统有没有很好的音乐性,取决于器材制造设计、选配以及应用调校过程的微妙问题,并非完全取决于系统的价格,与此相关连的,当然也不完全取决于组件的质量和器材的重量;甚至有不少中、高品质以上的晶体机,有不错的功率输出,在顺性与调性方面也说得过去,放出的声音也非常标准,听音效光盘中飞机的盘旋、炮弹发射进行的轨迹、以及砸碎玻璃的声音等都相当出色,现场感不错,这种系统也不存在特别令人厌恶的恶声,但对于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兼发烧友来讲,听音乐时总觉得”味同嚼蜡”,这就是所谓系统音乐性差。

就目前的一般制造与应用水平而言,管机的音乐感优于晶体机,个人认为LP 唱机的音乐感比CD唱机好,以致于至今仍有不少很有身份的高品质发烧友,还是沉迷于管机与 LP 唱机的系统之中,并尊称这种有乐感的声音为“管味”,而对晶体机系统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一律贬斥它们发出的声音为“晶体声”。

那么“乐感”又是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难以确切定义的词汇。只能说乐感是具有音乐艺术欣赏力的听众,对音乐美好内涵的主观欣悦感受。这种美好内涵也许包括韵律、和谐、平衡以及其它许多特有的诱惑力。

音乐是千百年来发展交流所形成的庞大的、广范畴的东西,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是由人歌唱或咏颂发出的声音,歌唱者有男、女 声以及男、女童声之别;按歌唱者人数有独唱、重唱、轮唱、合唱之别;按声部有低、中、高音之别;按唱法又分为古典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等。

而器乐则是由单件或多件乐器演奏形成的音乐,乐器种类是相当多的,按类型可粗分为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无调打击乐器等,器乐按演奏方法又可分为独奏、重奏、协奏以及交响乐等,每一类声音都能呈现音乐感。

要鉴听一套音响系统的乐感,最好将上述的各种声乐、器乐作品都放出来仔细听一听,但这需要大量的声源软件,也需要相当长的鉴听时间。那么有没有便捷的方法,也可以较准确地鉴听系统的音乐性?我认为,集中放一些较具代表性的音乐天碟就行了。

多年实验和经验证明,器乐比声乐在鉴定乐感时敏感些,也科学、标准些,而器乐中主要通过鉴听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即可,这两种乐器就是号称乐器之后的小提琴以及号称乐器佼佼者的钢琴。一张名家演奏、录音效果上佳、公认的小提琴天碟,在一套真正的 Hi-End 系统中,放出的小提琴声音,简直美到极点。钢琴的 Hi-End 音乐性,则充满了阳刚、健美、精灵、激越、响脆、清澄、重击时如雷霆万钧,琴音能与整个演奏厅共鸣;轻松时又如碧波涟漪 ,毫无拖泥带水的无病呻吟感;若放音系统质量较差的话,则听钢琴曲味同嚼蜡,没有任何诱人的音乐感召力。

小提琴声与钢琴声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声音平衡。小提琴声若柔美得过浓、过腻,常使这套系统在重放钢琴声时,出现某种程度的击木式闷声;反之,钢琴声若显得过分清脆,没有一定的重量质感,则在重放小提琴音色时,会出现不应有的擦钢丝式硬声,而失去音乐美感。一个系统若重放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都有非常出色的声音,都极富有音乐性,那基本上这个系统在重放任何音乐时,其音乐性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放几张交响乐、男女声独唱、以及“夜深沉”、“丰收锣鼓”、“鬼太鼓”之类有锣鼓的音乐片作补充鉴听,这样对系统音乐性的评价将更客观与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