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熬夜的人会变傻,谷歌收购Fitbit|GymSquare Weekly

「GymSquare Weekly 」是我们推出的新栏目,整合一周国内外有趣的健身新闻和健身方式,每周末更新。

本期核心话题有三个:

经常缺觉的人会变傻,

谷歌收购Fitbit,

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

《Science》最新研究,经常熬夜的人会变傻

来自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会发生类似「排毒」的现象,缺少睡眠,类似的「排毒」清洗大脑便越不充分,可能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清洗而变傻。

来自来自《Science》的一个最新研究发现,经常缺觉的人会「变傻」

核心原理是,当人在人在睡眠时会发生类似「清洗」的现象,缺少睡眠,类似的「大脑清洗」便越不充分

,并可能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清洗而「变傻」。

实验睡眠时「脑部清洗」的脑电图是:

这个研究来自波斯顿大学,研究初步结论是:非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血液和脑脊液会呈现缓慢的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当血液流量下降时,脑脊液流量上升,「

清洗」大脑中的代谢物

而这样的由脑脊液周期性变化,导致的「清洗」不会发生在清醒阶段,可能是因为脑脊液活动和睡眠时特有的慢波有关。

换句话说,不睡觉就「清洗」不够,人会越来越傻

波斯顿大学的科研小组做了个实验,让13个人类带上脑电帽,在核磁共振 (MRI) 机器里睡觉。脑电图会显示,一个人处在哪个睡眠状态;

而MRI会测量血氧水平,显示有多少脑脊液流进流出。

大脑里的血氧浓度,出现了明显的大周期变化。也就是说,血液会大规模、周期性地流出大脑。

Laura Lewis认为,当人们醒着的时候,神经元是不会同开同关的。所以,醒着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大脑的血量,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

只有睡着之后,大脑里没有那么多血液的时候,脑脊液才能自如地循环开来,清除像β淀粉样蛋白这样的代谢副产物。

当然,Laura Lewis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两者有什么因果关系还需要在未来确认。

这项研究可能也是有史以来首次,在睡眠期间拍摄CSF脑电图的研究。研究者Laura Lewis希望在未来,可以展开对各种与睡眠模式中断的有关神经和心理疾病的研究,包括自闭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

谷歌收购运动手环Fitbit,Apple ,小米华为迅速赶超

作为早先全球最大的运动手环,fitbit曾在2015年在纽交所上市。但同年Apple Watch的推出,和随后小米、华为手环的进入,让这个可穿戴第一股走向下坡路。

虽然中国运动人群对Fitbit并不算熟,但是这家曾经的全球运动穿戴第一名,即将被Google收购。

谷歌官方宣布预计收购价格为21 亿美元,并将在未来并入谷歌的可穿戴体系Wear OS。

Fitbit2007年成立于旧金山,于2015年6月1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整个Fitbit公司的发展,是现代可穿戴快速快速推动的历史进程

即便销量下滑,但到目前为止Fitbit已经卖出了超过1亿台设备。而这些设备的核心功能,就是运动健康。Fitbit用采集到的包括心率、运动轨迹等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 Fitbit

在全球可穿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Fitbit已经跌倒全球第五名的位置。前四名分别是Apple、小米、华为和三星。

其中苹果Apple Watch的市场份额占到26.8%,而Fitbit仅为6.8%,是Apple Watch的一个零头。

Fitbit在2015年上市,而同年Apple Watch推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Fitbit迎来了巨头们的挑战。

包括小米和华为手环的先后上线,以及Apple Watch的新健康功能的迭代速度,快速超过Fitbit。包括心率检测、运动检测,甚至更多和瑜伽、冥想、睡眠等健康功能陆续推出。

再加上巨头们结合手机生态的多种功能,最终将Fitbit挤出头部可穿戴设备。公司的股价也跌倒不到3美元的最低点,当然谷歌宣布收购,也使得Fitbit股价大涨超过20%。

■ Fitbit

Apple 等巨头公司运动手表的推出,不仅使Fitbit大受影响,也让传统钟表商受到冲击。

根据市场分析公司 Canalys 的数据, Apple Watch 2017 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已经超过整个整个瑞士手表行业,其中 500 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 3400 元)以下的低端手表出口额的下降最为明显

当然,在低价的市场,中国厂商小米华为的出货优势,使得Fitbit在国内销售量一直不高。

■ 华为手环4

前四的厂商的态构建能力,使得运动手环看起来根本不是一个单兵作战的生意。

甚至今年早些时候,Keep推出的运动手环,也是从生态角度考虑,将中国健身用户的吃穿用练打通。

也因此,Fitbit加入谷歌体系,或许是这个穿戴设备的最好归宿。

■ Fitbit

分析认为,Fitbit大量的健康数据,是谷歌最希望收购得到的资源。Fitbit平台运动和睡眠数据库,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健康数据库之一

而谷歌对健康数据的挖掘,存在一定的用户隐隐问题。收购之后,将更加快速地落地用户健康和健身数据的应用。

北马「破3」人数新纪录,Gympass第一家AI实验室,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

北京马拉松周末开跑,成绩「破3」人数近千人,健身预定平台Gympass,在纽约建立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定制化的健身服务。

// 2019北京马拉松「破3」人数近1000人

2019北京马拉松今日正式鸣枪开跑,据目前初步统计,2019北京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破3小时人数突破900人,逼近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北京马拉松刷新了国内单场赛事破3小时大关的新纪录,此前的2019无锡马拉松以740名选手破3小时,打破了2018上海马拉松730人破3的纪录。

而在「破3」人数突破历年纪录以外,完赛的最短时间也被打破。

肯尼亚的选手Mathew Kipkoech Kisorio获得男子全马冠军,成绩为2:07:06,打破了由埃塞俄比亚选手盖布雷尔于2013年,在北马赛场上创造的2小时07分16秒的完赛纪录。

同样破纪录的还有逐年递增的报名人数、赛事场次。

据统计今年北马共有165704名跑友参与预报名,比去年增加了53911人,增幅高达48。而中国田径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全年参赛总人次达583万,相较2017年增幅达17%;中国境内800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共计1581场,同比增长43.46%。

虽然按照30000人的赛事规模计算,中签率仅为18.1%。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人中有一人能参加北马。但有意愿加入马拉松赛事的人群增多,也恰恰呈现了在全民健身浪潮下的运动健康热

// Gympass建立纽约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

健身服务公司Gympass,计划于纽约建立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Tech Hub,已实现通过AI算法,为个体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身安排。此项计划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软银集团在2018年领投的3亿美元。

然而,纽约的Tech Hub,只是Gympass未来探索计划之一,Gympass旨在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通过分析用户健身目标、喜好,来匹配有相应需求课程、设备等服务的健身门店

Gympass成立于2012年,主要以线上平台的形式,通过和各地健身房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去合作健身房进行锻炼的会员权限。截止目前,Gympass与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13个国家,近5万余家健身房有合作关系。

换句话说,Gympass让用户能打卡任意健身房,而Tech Hub的建立加速用户选择健身房的效率。

无论是对于Gympass的健身房打卡权限,还是说Classpass的健身课程订阅,在中国也早有全城热练和燃健身作为追随者,但它们悉数转型,可能也说明了O2O对于健身业态暂未规范的中国,还需要更多等待。■ GYMSQUARE

-END-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