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孩子在學鋼琴,學鋼琴很重要嗎?不會鋼琴會怎樣?

曉曉力量


大家好,我是鋼琴哥趙雲,關於鋼琴演奏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其影響範圍和程度具體有多大!

首先我們都知道鋼琴演奏的手型會影響部分效果,但是大家需要了一下手型對於鋼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其實它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或者實驗來證明,我只能從音樂的角度給大家進行一個說明和分析。

彈鋼琴的手型會讓彈奏者的觸鍵實體反饋變得不同,大家都知道鋼琴的發聲原理是通過敲擊的方式來發出聲音,所有音樂效果全部通過手指觸鍵的反饋做出相應的音色,而且手指尖作為手部最敏感的部位,對觸感的控制可以達到極致,也是因為鋼琴的發聲原理所以觸鍵的姿勢和力量都會影響到聲音的傳遞效果,包括聲音的大小,音色,以及柔和度等等。

雖然學習鋼琴手型很重要,但是又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音樂裡邊包含的因素實在太多,正確的手型不一定彈得好聽,不正確的手型也不見得演奏不出美妙的音樂,音樂的最終目的是為耳朵服務,所以最重要的內容在於給別人的聽覺感受,而不是外觀,就像一個歌手重要的是他的嗓心,並不是在於長得是否好看,身體是否有缺陷是同一個道理!

不過手型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個人還是建議儘量能夠讓手型做到正確,以達到最佳演奏狀態,就像做飯能夠色香味俱佳食用者胃口會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學琴的孩子們都會遇到的問題,這主要孩子起初階段沒有得到適當的調節和必要的手型把控所致,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長大後經過努力糾正還是會無意中出現不規範的時候,習慣成自然,手型絕對是讓老師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手型作為鋼琴彈奏的基礎之一,因此規範手型有助於正確的指法,練習質量等,但對於初級入門者最重要的其實是放鬆和自然觸鍵,雖然不能刻意要求手型但得有一個最低底線,就是上提到兩個點,也不要出現身體其他部位力量的參與觸鍵(後期的練習會需要合理的身體力量參與部分),手指尖立起來也相當重要,把握住這幾個點,手型的底線就可以把握的住了,進步也會比較快,然後再慢慢的培養音樂感覺。

美國最新音樂教育思想指出:“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要把鋼琴當做樂器,而是隻用它來學習音樂”,這裡強調的是學“音樂”而不是學手型,因為手型不是練出來或者教出來的,而是來自於模仿,如果非要強調手型,做一個固定的姿勢,就像體育課,大家雙腳併攏雙手垂直,看起來特別整齊,確實比較好看,個個看著都像木偶,沒有實質內容!


鋼琴哥趙雲


學鋼琴重不重要不知道,但費錢、費時間是一定的,最最關鍵的是看孩子能否堅持的下來。

我女兒同學學鋼琴,每天做完作業是必須要練琴的。暑假時在外面碰到她媽媽,聊起她學琴的事,她媽媽說今年暑假過半為她學鋼琴已經砸進去十幾萬了,每節鋼琴課700,基本兩天一節,一個假期下來得二十多萬,要知道這是一個一個級的女孩的一個假期的學琴花費,那一年下來的花費可想而知。

我聽了只能慶幸我家女兒不喜歡鋼琴,沒有纏著我去學,這樣的消費水平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起的。

當然,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她家孩子經常去參加鋼琴班組織的比賽之類的,大大小小的獎也拿了不少,總體上來講對孩子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也並不是說不學琴的孩子就比學琴的孩子差怎樣,做為媽媽我當然希望孩子多才多藝,但同時我也會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自己的家庭狀況,以及這個到底是興趣愛好還是孩子要走專業的道路。如果僅僅是興趣愛好,學鋼琴跟學小提琴、古箏甚至任何一種樂器並沒有什麼區別;而如果是孩子特別有天賦又特別感興趣,那麼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

我們現在一提到鋼琴就會想起朗朗,不得不承認他是付出了很多才有今天的成就,但同時也有更多學琴的孩子也付出了很多卻依然默默無聞,甚至許多孩子都是小時候學了幾年,等大一點就都放棄了,以至於曾經花大價錢買來的鋼琴只能吃灰。

所以說,家長如果要孩子學鋼琴,一定要做好準備,投入相當多的金錢和時間以及堅持下去的勇氣,否則只會半途而廢。


超人三娃媽


我家女兒學了四年多了,第一年沒買琴,就是抱著玩玩的心態每週上一次課,第二年買了鋼琴,偶爾會在家練習一下。真正開始是從第三年開始,每週上一次課,每天練琴一小時。學鋼琴真的是很費錢,一節課四十分鐘200元。最重要的是非常耗時間,每天必須練。我們現在已經養成習慣了放學先練琴一小時。今年三年級,明顯覺得時間不夠用!


米米107


現在的確有很多孩子在學鋼琴,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經常培訓班練琴,很多家長都會拷問自己:要不要讓孩子學鋼琴?學鋼琴很重要嗎?不會鋼琴會不會又輸在起跑線?

我們孩子學了一陣琴,也許我的經歷對你有用。

首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學鋼琴?

學鋼琴的確有很多好處,培養孩子的氣質、審美,磨練意志、品格等等,但是,這些事是不是隻有學鋼琴才能做到?不是。

學琵琶也可以,學小提琴也可以,學古箏也可以,甚至學奧數,學英語,都可以對孩子進行不同領域的鍛鍊和提高,不一定非要學鋼琴。

是誰提出的學鋼琴?是父母想讓孩子學琴,還是孩子自己想學,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想學,是因為確實有興趣,還是僅僅因為看到別人學了,所以我也想學?

只有自己真的感興趣,學習才能長久,當然,完全沒接觸的東西,根本不可能有興趣。

周杰倫談起讓孩子學琴,曾說過:

你都沒嘗試過,怎麼知道沒有興趣呢?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接觸鋼琴,可以提前做鋪墊,平時給孩子欣賞鋼琴曲,帶孩子多上試聽課,至少讓孩子接觸鋼琴是什麼東西,否則怎麼談得上興趣。

如果孩子願意,可以先跟著上一陣的課,平時練琴跟著學校走,一般在學校學習的學生,都可以在業餘時間免費練琴。練過一段時間,看孩子意願,如果確實想學,再考慮入手買琴。

學鋼琴要付出什麼?

首先,是大筆的費用。

買琴怎麼也得2萬,上課的費用也很貴,少則一年,最多兩年,上課的費用就超過買琴的費用了。

所以,需要家長考慮清楚,這個投資是否值得。

其次,就是枯燥的練琴

我們是初學者,按照學校的要求,每天至少要保證半小時的練習,這對孩子要求很高,而且年齡越小越難。

課上講的東西,需要課下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如果練習堅持不下來,那課上基本等於白學了。

堅持,對於學鋼琴來說,才是最難的一關。

怎麼幫助孩子學琴?

當下定決心要學琴的時候,需要父母付出時間、精力,和心血,我是這樣做的:

營造家庭氛圍,和孩子一起學琴。

老師說了,父母可以不用旁聽,我也見了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一送,自己在休息區玩手機一直到孩子下課。但是我想讓孩子堅持下去,如果家裡沒有這個氛圍,恐怕很難。

所以我以奔四的“高齡”,也開始學鋼琴了。每節課我都是坐在孩子旁邊,一起上課。每天在家練琴,我一般比孩子更早坐到座位上,當孩子看我練的時候,多數情況都會過來和我搶。

經過刻苦努力的追趕,現在我倆學習的進度基本一致,但不得不說:孩子接受新東西的能力,確實比大人強太多了。

孩子比我學的快得多,同樣時間的練習,熟練度也比我強。這讓我本來想故意讓讓她,以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沒有達成(捂臉,高估自己了)。

總結

學鋼琴有很多優點,但並不是非學不可,實際上沒有哪個東西是孩子非學不可的,包括很多父母認為必須學的奧數和英語。

每個孩子擅長的方面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即使同是音樂來說,除了鋼琴可供選擇的也有:古箏、古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等。

如果看到別的孩子學鋼琴,你也想學鋼琴,那麼還有另外的孩子學了古箏,第三撥孩子學了小提琴,難道你也要讓孩子再去同時學古箏和小提琴?不現實。

即使想學音樂,也未必非要學一種樂器,樂器只是音樂的載體,懂得欣賞、會欣賞音樂,能理解音樂,也是很了不起的。

遵從孩子的本心,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是家長最重要的任務。


超人爸爸說教育


我可以直接回答你這個問題。

對於琴童來說,很重要

對於沒學的人來說,談不上重要什麼的

選擇是否給孩子學習鋼琴,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孩子年齡,最早可以從幼兒園中班或者大班開始學習,這個時候孩子的手型還沒完全適應,但是對音樂的節拍正是一個萌芽開始的階段,也就是孩子5,6歲開始;

二,孩子的興趣程度,我們可以帶孩子去琴行看看,或者聽聽其他孩子彈琴,過一段時間後,問問孩子,自己喜歡不喜歡;我確實見過很不適合彈鋼琴的孩子,父母買了琴在家裡,孩子完全不喜歡,雖然堅持上課了4,5年,但是也從不考級,就是上上課,學的也很差,這樣,真不知道意義何在;

三,鋼琴只是一門樂器,現在外面的樂器種類和培訓班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要給孩子學鋼琴,為什麼一定是鋼琴,而不是別的樂器,建議家長找適合孩子的樂器,鋼琴,因人而異吧。我身邊有很多人學習琵琶(女生居多);學習小提琴(男生居多),還有其他熱門的架子鼓,尤克里裡,長笛等,哈哈,都是音樂,各有特色。


綜上,所以說不會彈鋼琴又怎樣呢,哈哈!


泥鰍裡的香草


大家好 這裡是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都說現在孩子學鋼琴真的很難堅持下去?關鍵看琴童父母的堅持。現在孩子學鋼琴的很多,但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少之又少。琴童家長一談起學鋼琴,都是搖頭,日復一日的練琴,真的好難堅持下去啊。

孩子要不要學鋼琴呢?首先我覺得

1.家長能不能堅持讓孩子去學,這點非常重要。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他學一段時間不想學是非常正常的,這跟小孩子好動好奇的天性有關。

不管是孩子想學琴,還是家長想讓他學,若孩子膩味了,不想學琴了,家長就順著他們,不勉強他們,任由他們不學,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

但是,大人堅持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因此各位家長應該更堅定堅持,要求孩子學下去。

2.有沒有固定上課和練琴時間。

有些家長有空就帶孩子來上課或練琴,沒空就不來,首先帶著孩子缺席,這對孩子學琴影響很大。

孩子會認為來不來都行,爸爸媽媽也不在意自己到底有沒有學好,自然就不認真去學了。因此,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時間,每週什麼時間上課,每天什麼時間練琴都要固定下來,並且確確實實執行,不能偷懶。

就好象每天回學校、吃飯、做功課一樣,習慣成自然。

3.學琴的目的是什麼。

一般來說,父母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音樂素質,或者以後考音樂學院等。

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和鍛鍊了耐性,以後做什麼成什麼。而孩子可能只是想彈出喜歡的曲子,想要可以在小夥伴們面前表演。

心態不同目的不同,也是家長有時候沒辦法勸導孩子的原因,必須理解他們的行動,以此誘導他們繼續學習,讓他們堅持下去。

所以說如果孩子喜歡家長也能堅持,條件也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讓孩子去學下鋼琴。如果沒那個條件,學不了鋼琴,孩子也不會在3怎麼樣。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放寬心態就好了,不用太糾結。




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學鋼琴的最大好處是磨練小孩子的意志力,開發左右腦功能。學齡兒童對於左手、右腦的開發還是很有限的,而鋼琴不論是認譜還是彈奏都能鍛鍊到左手,從而提高右腦的思維能力。

練琴的小孩一定要自己坐得住,每天練習半小時,日積月累形成很好的習慣,能堅持下來堅持幾年的小孩到最後都能養成堅強的意志力和耐力。如果能多一點上臺表演的機會,相信對於小孩子提高自信和臨場發揮都是很有幫助的。

練練鋼琴,是培養一種興趣愛好,不是非得把小孩培養成音樂人才,而是讓孩子在童年時期有陪他成長的共同記憶,就像學習游泳一樣,學習鋼琴是童子功,一輩子忘不了,一輩子受益無窮。


簡樂遊


鋼琴是奢侈類藝術!比一般的很多樂器都費錢!還不容易出成就!要知道大師有幾分個?

如果要學習,那就意味著,家裡不能太小,要有基本的空間,很多小戶型望而生畏吧,然後買鋼琴🎹,那可不是小數字,另外一邊是上興趣班,一邊還得請家教老師,考級等等……

最關鍵是很多孩子根本不喜歡,有的根本就不是那塊料,但是家長呢,都是拼了老命,看人家學自己孩子也要學,殊不知,人有各異,條件允許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要勉強,再優秀的人,也只是社會的工具之一,多付出多獲得,但是最後解決有多少區別呢?

讓孩子,天真自由,更自我一點成長吧!別跟風,別把自己的願望理想強加於人,那是不幸的!



喵金曲


學鋼琴未必將來都搞音樂。作為普及性的樂器學鋼琴和不學是不一樣的。孩子從小受一點藝術薰陶,對將來的自我修養有好處。

不學也無所謂。從其他興趣出發依然可以。只是學鋼琴培養自己的美感,愛音樂,愛藝術。對孩子的未來的感性認識和審美很有幫助。


guimu桂木


不學鋼琴,學一門其他的樂器。學音樂的孩子讀書期間不會變壞。

如果從長遠的方面講,為什麼學音樂和美術。當高中分班,萬一你的孩子學習不理想,就可馬上進藝術班,但凡有點基礎了,在鞏固和衝刺一下就比沒有基礎的同學輕鬆太多了。

另外,等工作了,這些愛好都是解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