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你还欠肇庆一个“爆款”

作为一个肇庆人,旧的也好新的也好,每逢出门在外,自我介绍时,比较经常的会遇到一个尴尬,就是别人往往会误以为是“绍兴”。

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这是肇庆的一个痛点。哪怕,现在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9+2的成员之一。哪怕,从前的肇庆曾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两广总督府所在地。

这一个原因呢,是肇庆目前的经济实力一般般。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肇庆历史上拿得出手的响当当的名人虽然多,但其“肇庆属性”不强,不属于该标签上的“爆款”。首先就点一个宋徽宗,没错,肇庆这名字就是他给起的,可人品口碑不咋样呀,往他身上靠感觉不是很靠谱。再譬如慧能六祖,被新兴和韶关先下手为强了。又譬如包拯,也被开封霸占得七七八八了。利玛窦倒没谁抢,不过人家主要记住了他“外来和尚”的身份。李绅,在端州康州留下一堆诗文,却都没能像“锄禾日当午”那么火。还要数一个苏东坡,在大肇庆的地头游荡过,楞是没能留下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哈哈,没错,这题绕得这么远,小编只是想在这里吐槽一下苏东坡,扔给他一个直达灵魂深处的拷问:你为啥不给肇庆留一个“爆款”?

其实,苏东坡跟肇庆,是挺有“缘分”的,他曾两次顺道畅游大肇庆。

-1-

第一次,是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在惠州再度被贬到海南,计划路线是经东江过广州逆西江经端州上梧州下雷州过海南的,水路为主。四月十九日,苏东坡启程离开惠州,但到鹤山古劳时正值西江龙舟水涨,逆水行舟走不动,只好取道潭江过开平至新兴,然后沿新兴江顺流至端州。在端州,有这么出名的风景名胜,自然要抓住机会游览一下啦。

明万历《肇庆府志》关于七星岩的记载,就有一条“元符改元端午日眉山苏轼挈家来游”。有学者考证说“元符改元”应该是万历《肇庆府志》从王泮版的《石室志》抄过来时弄错了,因为“元符改元”是在1098年六月,这一年的端午时节东坡老同志已在海南。

而与万历《肇庆府志》这条记载相呼应的,是苏东坡自己写过的一首《端砚诗》,“披云离北岩,度岭入中夏......津津剖马肝,索索模羊觟......”披云就是那个披云楼啰,北岩就是端州城北的七星岩啰,马肝就是端砚啰,而入中夏则是指进入五月了。一切证据线索,完美吻合,东坡老同志游过肇庆七星岩是实锤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肇庆七星岩现存一幅高空巨型摩崖石刻“崧台第一洞”,经书法家秦咢生、黄文宽等学者鉴定为唐宋时期石刻字体,同时认为从字的间架结构以及遒劲挺拔的风格等方面看,极像苏东坡的手迹。更有其他学者说,这完全符合苏东坡的高傲做派,见到洞口李北海的《端州石室记》写得大气沉稳,于是便要弄一个得比他更粗更高的,压住他。

苏东坡这次途经端州的旅程,从惠州到藤县舟车劳顿足足花了二十三天呐,古人真不容易!

-2-

第二次,是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赵佶上台了,苏东坡获赦北归。这一年里,东坡老同志不断接到组织调整的通知,职务、任职地点变了N回,把他老人家弄得晕头转向的。苏东坡是在六月底正式离开海南的,在廉州游荡了两个月后,拟计划逆贺江北上永州,但时值深秋贺江水干无法行舟,只好改道沿西江而下到广州经清远北归。

这次苏东坡在德庆游了三洲岩。据《德庆县志》记载,“元符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苏东坡自海南还游三洲岩”。德庆三洲岩本来是有东坡老同志的摩崖石刻的,可惜不知道在何年月被毁了。

这次苏东坡亲临现场目睹了端砚开采的全过程。苏东坡是很喜欢砚台的,尤其是端砚。其实早在绍圣二年他被贬惠州时,就曾写信给黄庭坚说“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这次,他就真真切切的站在了“老坑”洞口,感慨万千,写出了《端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簿火下缒,以出斯珍......”

两度游历大肇庆的苏东坡,就给我们留下上面这些东西了。

可是,大哥,我们要的是“爆款”啊!要知道,你就是个超级网红,你去到哪,哪就成为网红打卡点。

你去黄州,就写下了“寂寞沙洲冷”“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更是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你到杭州,又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留下了苏堤。

你贬到了惠州,又吟下了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把罗浮山一把捧红了。

你自己倒看看,你在肇庆留下了啥?!大肇庆这么秀美的山水,居然也不好好写几篇东西赞美一下。端砚倒是写得多了,可是别人都记不住,哼哼哼!还说什么最爱是端砚呢!!

一声叹息。

只想说,苏东坡,你还欠肇庆一个“爆款”!

来源 | 读肇庆

作者 | sob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