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山河肇庆

—— 南粤山河多锦绣·肇庆

山要遮拦

江欲奔流

山与江之间的肇庆

有着看似不同的两面

安土重迁的情怀与

开放的文化禀赋相融合

造就了独特的肇庆气质

沿着西江一路探索

在山和江之间

你会惊讶于这座城市的

新颜璀璨

旧梦辉煌

I

从地图上看肇庆

西边是两广边界

东边又直抵珠三角

其间,一条清晰的脉络——西江

几乎从最西边延绵至最东边

肇庆在哪?

这个问题很大部分等同于

广东的西江在哪?

肇庆下辖三区四县一市,这些区域多属于西江流域。从地图上看,肇庆的三区(端州、高要、鼎湖)和封开县、德庆县均地处西江干流线上,最东边的四会市则处在西江和北江的交汇地带。制图@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西江是中国第四大河流

全长2214千米

水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

西江沿线城市众多

而肇庆或是其中

与西江最为亲密的城市

来到广东之前

西江已经在滇黔桂接纳无数支流

不同的河段名字也各不同

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

西江自云南省霑益县马雄山发源,一路穿州过省、奔流至海。西江的广东段大部分为肇庆段。西江在肇庆域内延绵200多公里,几近全长的十分之一。制图@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进入广西梧州后

西江才真正名为“西江”

这是入海前的最后一段奔腾

也是最大气磅礴的一段

西江自古繁忙,从日出到日落,西江上船舶往来不断。摄影@这和那(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西江通山达海

被山封闭的肇庆

自古便拥有进出的大通道

也因为西江

两岸的平地被润泽成为沃土

西江是沿线城市的饮水之源、母亲之河、进出之通道,而肇庆的大地则深受西江的恩泽。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羚羊峡是西江的最后一个峡谷

冲出羚羊峡

前路再无大山遮拦

也就来到了广阔的珠江三角洲

羚羊峡是肇庆西江三峡之一,江面在此突然变得局促,它横切南北山脉,向东流去。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西江和大山的合力作用,使得肇庆里有大量的山水秘境。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除了西江之外,肇庆的东边和北边地区属于北江流域。图为肇庆广宁县,绥江两岸的竹海。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如果说,壮阔的大江大河代表了

肇庆的生猛和外放

那么,七星岩鼎湖山则象征着

肇庆的优雅和内敛

很多人的小学课文

都曾出现过七星岩

它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

与奇秀的喀斯特山峰

共同组成的巨型山水盆景

安然地摆放在城市的中间

夜幕下的七星岩,兼得山秀与水美,有道是“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城区的东北方向的鼎湖山

由10多座山组成

主峰是珠三角的最高峰

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

鼎湖山断裂带自北东向南西横穿山地中部,与北岭断裂带相接,为形成山地中的瀑布奇景和险峻山势提供了良好条件。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II

肇庆是珠三角城市群九城之一

不过从地图上看

肇庆并不临海

山地多而平地少

处在珠三角的边缘地带

然而,正是这个地方

历史上作为岭南门户的历史

不输于广州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征服岭南

并设南海等三郡

肇庆四会是南海郡初辖四县之一

如今,我们认定广州是岭南的中枢

但由汉至清的漫长历史中

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尤其是在明清两代

作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2年

时间在肇庆留下持久的痕迹,它们现在成了这座城市的宝贵遗产。图为肇庆宋城墙。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不过,肇庆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刻

或许是在北宋

那时中国迎来了经济文化的高峰

端州(肇庆旧称)是宋徽宗的封地

原本夺嫡无望的赵佶却拥有皇位

于是,一个边缘的王子

与一座远在南方的城市

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公元1118年

宋徽宗将端州升级为肇庆府

肇庆意为开始吉庆之意

并斥巨资在这个他从未踏足的城市兴建城墙

肇庆的宋城墙有3公里长,始建于宋徽宗年间,历史上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均未改变。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但“肇庆”的更名无助于扭转北宋的羸弱

金兵南下、徽宗成为靖康之耻的男主角

而“肇庆”二字像是来自北宋的意外遗产

被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端州成为肇庆市的一个区

端州区内还留着

现今岭南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

它还在继续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北宋往事

宋城墙上的披云楼的明月夜,此情此景,不知与千年前又有多大区别。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III


除了宽广的江面

西江两岸的栈道、陆路

自古也是人们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

羚羊峡岸边至今还有古时的栈道

西江代表了开放、沟通、流动、孕育

这条流域是广府民系的重要分布区

而做为西江入粤起头的肇庆

也被认为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位于两广交界的封开县,通用粤语,并且和200多公里外的珠三角有着一致的广府村落。不少学者认为,封开是粤语的重要源头。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从高要城区往东南十几公里

就来到了黎槎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八卦村”

让人惊叹于广府乡村社会关系的规范有序

以及传统建筑风水的严谨和规整

八卦村是中国风水建筑的一种形式,在没有“靠山”的平地上,这种建筑通过房屋布局组建了自己的风水系统。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黎槎村不算大

在它附近

还有一个更大的八卦村

蚬岗八卦村

蚬岗八卦村面积巨大,看似规整,外人却很容易迷路。在百米高空俯视下,八卦的格局一览无余。摄影@这和那(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如果说,“八卦村”是

广府人追求生活安稳可靠的隐喻

那么 ,端砚则连接着

学而优则仕的人生梦想

石质细腻、发墨快、不损笔毫

来自岭南的端砚

如同特殊的使者

借由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手

将岭南的文化带至北方和全国

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在古代,无数读书人梦想着拥有一方端砚,陪伴自己坚定而寂寞的“十年寒窗”。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

北宋名臣包拯曾任端州知州三年

留下“不持一砚归”的佳话

端砚的名贵

印证了包拯的清廉

肇庆西江边有个白石村

村里的匠人是做砚高手

端砚的雕刻技艺世代相传

在村里徜徉常可见埋头雕刻的艺人

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蔡三洪。今天,书写越来越罕见,但文房四宝、书法绘画依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优雅,而端砚则是广东最骄傲的文化符号之一。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IV


世人皆知广府人好(第四声)吃

但“什么都吃”这样的标签

实在是对广府饮食的偏见

广府美食的基本要义

对原汁原味的执着

具体到西江边的肇庆人

则突出表现为对生猛河鲜的偏爱

像羚羊峡这样的地方,江水流速快,长年打鱼的渔民清楚,这种地方才有最生猛的河鲜。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城郊的西江,小渔村的疍家人,仍继续着泛舟捕鱼的方式。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入秋以后,原本潜在深处的鱼儿上升至水浅处,渔民迎来丰收时节。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除去对新鲜食材的追求

肇庆美食的另一个要义是

浓浓的人情

在肇庆的一个古村落

我们赶上一场婚宴

那同时也是一场乡间美食的盛宴

蒸得刚刚好的生猛河鲜

香脆而不腻的烧猪

肥美入味的卤鹅

……

烧猪是广府菜系里的“大菜”,各类庆典里,缺了它都觉得礼数不够大。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广府人对鸡、鸭、鹅的处理,都很有一手。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你很容易就会发现

广府人对美食的热爱

不仅在于味蕾的享受

更在这人间烟火里的人情

本村大厨上阵,他们决定了一场婚宴的饭菜水平。几个小时之内,他们就张罗出上百人的餐桌,一切看似忙乱,但又井井有条。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地道的美食

塑造着一个族群共同的口味

也成为情感沟通的日常纽带

与之相比

传统的节庆

古老的仪式

则是让生活沸腾的催化剂

肇庆的传统村落通常有一棵或数棵古榕,古榕繁茂,寓意村落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在肇庆的乡间

传统的习俗仍在代代相传

构建着个人与族群的文化认同

肇庆的一个村子,村民们提前垒好砖塔,待到中秋之夜,烧起红红火火的番塔,逗大人孩子们开心,也寄望宗族兴旺。摄影@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我们很难想象

在求新求变的时代

在以现代都市闻名的珠三角

肇庆还留存着丰富的故事

它们古老却生动

你会发现,广府的生猛

不只在美食的新鲜

更在文化的鲜活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出品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这和那文化

策划丨许伟明

撰文丨李亚蝉

摄影丨这和那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肇庆:山要遮拦,江欲奔流

今日话题:你对肇庆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