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冰雹,从140毫米到122毫米,浅谈苏联BM-21“冰雹”火箭炮

在苏联的炮兵装备序列中,火箭炮一直是一样非常重要的技术兵器。从二战爆发之前到苏联解体,苏联研制了不少性能优异,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颇高的多管火箭炮。而今天,本文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苏联在冷战期间研制的一款著名多管火箭炮——BM-21“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

研制背景——苏军对包括“喀秋莎”在内的多种老款火箭炮性能的不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装备的多管火箭炮主要包括BM-13、BM-8和BM-31三个系列的多管火箭炮,其中BM-13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使用300毫米火箭弹的BM-31多管火箭炮

这三个系列的多管火箭炮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都表现不俗,尤其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装备数量最多,使用范围也最广的多管火箭炮。但无论是使用82毫米火箭弹的BM-8多管火箭炮还是使用132毫米火箭弹的BM-13多管火箭弹,都存在随着射程增大,射击精度下降的问题。导致苏军为了保证火箭炮的射击精度,不得不让火箭炮部队尽可能地靠近敌人,增加了炮兵部队的危险。

精度问题一直困扰着“喀秋莎”火箭炮

这些多管火箭炮射击精度差的主要原因在火箭弹上,当时的火箭弹主要依靠弹体尾部的喷嘴喷射出的燃气提供飞行的动力。如果要保证火箭弹的精度,就需要保证火箭弹发动机喷嘴与火箭弹的轴线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此外,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是需要消耗推进剂的,致使火箭弹在不同飞行阶段的重心是不同的,这也影响了火箭弹的精度。

在火箭弹上钻孔使射程问题更加突出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曾经使用过一种提升火箭弹精度的应急方法,就是在火箭弹的弹体上钻孔,利用这些钻孔的燃气让火箭弹产生类似身管火炮炮弹的自旋,提升其飞行稳定性,最终达到提高火箭弹射击精度的目的,132毫米的M-13UK和300毫米的M-31UK火箭弹就是这类产品。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燃气孔会消耗大量的火箭推进剂,导致火箭弹射程进一步缩水,因此并未全面推广使用。

从涡轮发动机到M-14OF火箭弹——苏联新款火箭弹的探路之作

随着战后苏军对新型多管火箭炮需求的出现,苏联开始要求相应的研发机构开始设计新一代的多管火箭炮,以满足苏军炮兵部队的使用需求。而在新款多管火箭炮的研发之路上,苏联首先开始了对新款火箭弹的开发工作。

德国210毫米的42型多管火箭炮

在苏联卫国战争之中,除了苏联之外,当时的德国也在使用多管火箭炮,比如其210毫米多管火箭炮,就给苏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当时苏军300毫米直径的M-31系列火箭弹相比,德国的210毫米火箭弹在直径更小的情况下,射程达到了9.5公里,而苏联300毫米的M-31火箭弹射程只有4公里,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苏联在德国火箭弹的设计上获得了新思路

在占领德国后,苏军通过缴获的210毫米火箭弹相关技术,发现了德军在210毫米火箭弹上使用了涡轮发动机技术,使火箭弹的射击距离更远。此外,为了提升火箭弹的射击精度,德国同样选择让火箭弹产生自旋。但是和苏联使用排气孔的设计不同,德国人在火箭炮发射管中刻了膛线,同时火箭弹体和火箭弹头并非刚性连接,这样就只有火箭弹体在飞行途中会进行旋转,提升了精度。

很快,苏联在德国涡轮火箭弹的基础上开始研制自己的涡轮火箭弹,这就是M-14OF型140毫米火箭弹。该款火箭弹是在苏联原来300毫米直径的M-31火箭弹基础上,糅合德国的设计思想而研制的新款涡轮火箭弹。

140毫米口径的M-14OF火箭弹

M-14OF火箭弹和原来的苏制火箭弹和德制火箭弹在外形上有较大的不同,因为要在刻了膛线的定向管中使用,因此取消了老式火箭弹上用来在飞行中保持平衡的水平尾翼,该款火箭弹在经过苏联军方的多次测试后最终通过验收,因为该项目方案为“TRS-24”方案,因此与其配套的多管火箭炮就是BM-24多管火箭炮。

BM-24多管火箭炮系统

BM-24火箭炮和配套使用的M-14OF型140毫米火箭弹,是苏联在战后研制的多款新型火箭炮系统中性能较为优异的一款,为后来“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统的诞生探索了新的技术发展之路。

经典的诞生——“冰雹”项目的立项和M-21OF火箭弹的诞生

1960年,苏军要求开发使用战后第二代火箭弹的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项目代号为“冰雹”,预计装备给苏军野战部队的营级炮兵单位进行使用。

M-21OF火箭弹和M-14OF火箭弹的研发时间间隔并不大,因此M-21OF火箭弹上直接采用了部分M-14OF火箭弹的设计,比如涡轮发动机技术和火箭弹弹体自旋设计。不过考虑到苏军对M-21OF火箭弹的性能要求更高,因此M-21OF火箭弹还采用了一些不同于M-14OF火箭弹的设计。

M-21OF火箭弹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箭弹的射击精度,M-21OF火箭弹使用了折叠尾翼设计,折叠尾翼本身带有一定的弧度,紧紧贴合在火箭弹的弹体上,在火箭弹出膛之后,依靠火箭弹弹体旋转的惯性展开折叠尾翼。为了能够让带有折叠尾翼的火箭弹顺利装填到发射管内,M-21OF火箭弹弹体前后的直径是不同的,后部弹体直径较小,以保证火箭弹与发射管的轴线保持一致。

M-21OF火箭弹弹体后部有折叠尾翼

因为使用了新型发动机,加上依靠折叠尾翼和弹体自旋来保持射击精度,因此M-21OF火箭弹的发动机得以将做功主要集中在对弹体的推进上,因此当时该款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20公里。1963年,苏军在经过多次射击测试后,批准122毫米M-21OF火箭弹及其配套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定型,编号BM-21,一代经典“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就此诞生。

“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统上布置了40根发射管,每根发射管均可以单独拆卸下来进行保养,使用与维护都很方便。此外,传统的多管火箭炮在射击时会使用千斤顶来保持车体的稳定性,但是BM-21多管火箭炮为了提升反应速度,并没有使用千斤顶来稳定车身,而是使用了车体后部的两个缓冲桥垫。

“冰雹”多管火箭炮的40管发射器

“冰雹”多管火箭炮的弹药种类也比较丰富,除了9M22破片-爆破弹之外,“冰雹”多款火箭炮系统还能够使用9M23爆破-化学弹、9M22S引燃式火箭弹、9M42照明火箭弹和9M43烟雾火箭弹,各种火箭弹可以混搭使用,能够对各种非装甲目标造成可观的杀伤,基本上满足了苏军对其的性能要求。

后记

苏联的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基本满足了苏军炮兵对敌人有生力量和暴露目标的杀伤需求,因为其性能优异,苏联还通过为其更换底盘等方式,拓展出了更多的型号,直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装备有“冰雹”多管火箭炮。

单管的“冰雹-P”火箭炮

出了车载多管型号之外,苏联也有把单管122毫米火箭发射管拆下来单独使用的记录,比如“冰雹-P”单管122毫米火箭炮,就是一个案例,这也算是“冰雹”火箭炮家族延伸出来的一个小分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