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經典抗日喜劇片,你瞭解多少?

1.絕境逢生

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94年,張建亞指導,潘長江,魏宗萬,葉芳等主演的喜劇電影。

本片榮膺第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

199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剪輯獎。

土八路、武工隊解救飛虎隊墜機飛行員,與棄暗投明的女特務,她可以協助破解日軍電臺密碼。

電影讓人啼笑皆非,但在合理範圍內,雖然有點"手撕鬼子",但並不違和。

2.舉起手來

馮小寧執導,郭達、潘長江主演戰爭喜劇片,該片於2005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整體都不錯,也挺有意思。

唯一的問題是,潘長江演的羅圈腿小鬼子,有點"過"了。

也就是他的這個強行搞笑的角色,拉低了這個作品的質量與口碑。

很多人把它當作電影界"手撕鬼子"代表來進行批判。

其實整個影片搞笑質量與《絕處逢生》比,基本一個水平。

只是這一個角色過於突兀,對其他鬼子的醜化都在抗日喜劇片"正常"範圍之內。

對比:《虎口脫險》中鬥雞眼機槍手,抗日神片,並不過。

3.巧奔妙逃

由孫敏執導,魏宗萬、黃宏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講述了二柱幫助受傷的八路軍交通員傳送裝有日軍戰略進攻圖的油布包的故事。

裡面經典的一幕,鬼子愛聽"彈棉花"

這部影片也在合力的搞笑範圍內。挺不錯的。

電視劇

來部電視劇——情景喜劇《地下交通站》

游擊隊長——宋青山

鼎香樓的大掌櫃與地下交通員水生。

堪稱抗日喜劇的扛把子之作。

裡面對鬼子頭頭、胖翻譯、皇協軍、特務頭子的刻畫,太搞笑了。

其實,這種戲,人們一看就知道是"惡搞"、"假戲"。

它不是正劇,人們不會正視它,把它當作事實。

並不會造成所謂"歷史觀混亂"。

劉金山飾演的白翻譯

特務頭子賈隊長,堪稱最搞笑的角色。

皇協軍的隊長黃天彪

錯用成語的鬼子特務頭——黑藤

鬼子大隊長——野尻

其實,過去也有很多抗日輕喜劇電影。

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

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胖翻譯:老子在城裡下館子都不給錢,何況你幾個爛西瓜。

三毛從軍記

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張建亞執導、張樂平、張建亞編劇,賈林、魏宗萬、孫飛虎、李穎、朱藝、張名煜、蔣雯、石靈聯袂主演。

該片描述了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