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批评“病态”教育:家长患了“精英癌”,正在毁掉孩子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晓安说教育

童年本应该朝气蓬勃,尽情享受玩耍的乐趣,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根本毫无个人时间,每天都是家——学校——补习班的三点一线。为此,很多网友表示希望能摒弃应试教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然而,如果素质教育真的全面普及,孩子们就会真的轻松又快乐吗?

日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刘云杉教授在演讲时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教育制度确实是有不完备之处,很多人只要提起我国的教育现状,都是充满了诟病之词,称其为“填鸭式教育”。为此,作为教育大省的浙江省制定了最新的减负方案,南京市也下发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全面减负行动,结果怎样呢?

答案是家长们并不领情。校内减负了,家长们纷纷将孩子们的学习阵地转移到了校外补习班中,原因很简单:我减负了,别人不减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应试教育最公平:只要你肯努力,总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的。比起虚无缥缈无法判断的素质教育,还是答一张考卷看分数更适合广大的学生们。

更何况,信奉素质教育的精英阶层的孩子们,也并不好过。

他们的生活被划分成无数个表格,英语美术演讲都只不过是基础,游泳马术剑道是他们的体育课,寒假要去组织模拟联合国会议,暑假要去美国游学,力求每一页履历都熠熠生光,始终是同龄人的领头人……这种看似素质教育的学习生涯,养出了一群故作老成的孩子,他们急于赢得一切对自我的美好形容,却早就丧失了孩童的天真。

孩子的行为背后,是一群被“精英感”所迷惑的家长们。

还是放过孩子们吧。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们都只不过是普通人而已,为何不直面如今的教育制度,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描绘出专属他们的蓝天呢?

第一、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考试只是判断孩子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而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家长们要在心里清楚这个事实,并把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做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5年前没有外卖,9年前没有微信,15年前大部分人的手机还没有照相功能,时代变换莫测,今天的知识有可能到了明天就已经升级换代,这个时候,只有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永远立于时代的前端。

第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教育,首先要保证孩子的人格、心理、身体都健康,才算有一个可靠的载体。

近年来,学生的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报端,就是因为孩子们的专注力都在考试上,心里承受能力弱,受到一点挫折和压力就无法开解,才会做出极端的事件。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能够让他在面对社会时有底气,有精力。

第三、多带孩子认识社会,开拓眼界。

生命不止学校这一方净土,还有广博的天地等待孩子们去见识。从带他们多多认识社会,让他们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们,有助于他们从小树立职业目标,找寻自己的兴趣点,早日为未来做好计划。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冲突,按照目前的改革状态来看,早晚会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美融合,形成最适合我国的教育制度的。建议家长们把握好孩子们成长的大方向,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校园生活!

关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您有什么想分享的故事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