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减负”让老师不再忙于评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日前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了详细解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改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调研全国上千所学校形成意见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由于一些历史的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过重,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布置随意。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先后分赴东中西部9省18市实地调研,并对28个省份的250个县市、1430所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同时,书面征求了20个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教育部内8个司局和全国32个省份教育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20条《意见》。

检查评比考核要减50%以上

《意见》明确了减负内容和主要举措,包括第4条至17条,将重点聚焦、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四类事项中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清理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定下目标。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在幼儿园开展扫黑除恶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标语教育及知识答题活动,脱离教学实际。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单位开展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活动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也拉来学校参与,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意见明确,这类社会活动要坚决杜绝。

很多教师在各类表格填写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意见》明确要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统筹安排各类报表填写工作,避免教师重复报数据、多头填表格。

对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将来也要从严规范。对于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从严规范培训活动。除人社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之外,避免安排中小学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此次意见明确了除人社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之外,其他的要认真研判,合理取消,同类合并,不得拉教师拼凑充数,把无关培训摊派给教师。

(综合新华社、央视)

教师心声:希望活动少而精 少一些走过场

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进行解读。记者注意到,《意见》直面教师减负最焦点的问题,对教师反映强烈的“评比考核多”“填表多”“进校园泛滥”“随意抽调借用教师”等几方面的问题都做出相应规定,可以说是直戳“痛点”,表现了国家对于教师减负工作的决心。同时,《意见》还要求列出具体的减负清单,采取这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来保证减负工作的实效性。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广州多位教师和家长发现,老师们对减负热烈欢迎,同时希望对于过多占据精力的非必要性教育任务也减一减。

点赞:有明确减负目标,盼实实在在落实

对于此次实实在在的减负,老师们都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各地教育局尽快出台细则落实相关规定。

广州一小学语文老师表示:“松了一口气。之前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公开课、填不完的表格、会议……都快让教学变‘副业’了。现在明确提出‘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有明确的数据目标,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实给老师减负了。”

让学校和老师最头痛的是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意见》对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作出六项规定:对于扶贫任务,要充分运用校园和课堂,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多作贡献;对于扫黑除恶、防灾减灾等重要专项工作,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对于城市创优评先任务,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等。

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对“进校园”的形式主义深有感触,“此前禁毒教育进校园,发了一张卷子要求孩子做,其中包括写出海洛因的化学成分,要求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答这种问题意义在哪里?禁毒教育是应该的,但什么年龄、什么方式应斟酌。”

呼声:非必要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减一减

《意见》规定,减负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但也有教师和家长认为,教育教学的定义太过宽泛,在实际教学中非必要的教学任务依然耗费了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

“今天手抄报大赛、明天班级墙报评比、后天画井盖……一周一小活动、一月一大活动,老师每周都在协调各种不同主题的活动,能有时间备好课、上好课吗。”天河区某小学一位四年级家长直言,因为学校各种活动太多,老师将改作业的任务推给了家长,“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这种活动也不能说跟教育教学没关系,但的确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家长们希望,学校的活动少而精,一些走过场、形式主义、非必要的教学活动减一减。

在日益强调综合素质培养的背景下,初中老师们反映工作量增大。以本学期开始实行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例,“每个学生有100个项目要打分,还要写评语,各种考核证据上传网络,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期末本来复习、考试、改卷等任务就挺重。”一名知名中学老师表示,类似研学、综评等工作正在成为老师正常教学之外的挑战。

(记者 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