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怡神,品味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體會僧仕畢生的精神追求

一、禪茶文化精髓

1、理解“禪茶”之意

“禪茶”二字可以分開來解釋,“禪”有靜思之意,“茶”便是品茶了。結合起來理解便是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茶。當然這只是這二字的表面意思,從更深的層面來看,禪茶文化是佛教文化發展的結果,與古代僧人的生活密切聯繫。

既然禪茶作為一種文化,一方面是古代僧人生活狀態的反應,另一方面,也蘊含了僧人畢生的精神追求。佛以普度眾生為目標,禪茶文化承載了這一目標。所以,在古代社會中,佛家的禪茶文化影響廣泛、深遠。可以看到,在今日社會中,我們依然發揚著禪茶文化蘊含的精神:感恩、包容、分享、結緣。不僅如此,生活中常常也看到很多的茶樓,這些茶樓主打靜心養性的文化內涵,閒餘時間裡,它們便成為我們休憩的好場所。

2、禪茶文化的精神核心

禪茶文化所體現的便是佛家思想的精髓,

概括為“正、清、和、雅”。“正”具體是指要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按照古人的理解就是要有“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命、正念、正定。

“清”是指面對繁瑣的世事,要保持一顆清淨心,不焦不拙、不慌不燥。古人對“和”的解釋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也就是“六和敬”。通俗來說就是要做到言行一致,不妄言、不亂行事。最後的“雅”就很好理解了,這與僧人的品性有很大關係,雅就是指他們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心性,這與歷代的文人思想有很大的默契。所以,到了唐宋時期,文人士大夫們都喜愛品茶,學習佛家的禪茶文化。

二、那麼禪茶文化是如何發展來的呢?

1、甘露禪師對禪茶文化的貢獻

禪茶是茶文化與佛家思想的結合物,中國社會很早就有了茶文化,只是人工培植茶樹的先例是從西漢開始的。據記載,西漢年間的吳理真,是一名南方人,他對茶文化有執著的追求,所以親身試驗,開創了人工種植茶葉的先河。幾十年後,佛教文化傳入到了中國。吳理真就遁入佛門,開始脫髮修行。他對茶依然抱有執念,所以經過他的改造,開創了“佛茶一家”的文化先例,他也因此被稱為“甘露禪師”,這就是禪茶文化的起源。

2、魏晉時期寺廟文化的推動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的影響增大。又由於社會環境的複雜,更多的人選擇隱閒避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就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寺廟眾多,有了更多的人來發揚禪茶文化。南來北往的過路人,

有時來到寺廟,也會被寺廟裡的僧人用茶水招待。有的婦人來拜佛求子或是保佑家人安康會被敬以茶水。遇到有緣人,寺廟的禪師也會贈送茶水。這樣一來,寺廟的茶就被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方面了。所以,禪茶文化在這個時間段裡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3、隋唐之後,禪茶文化全面發展

到了隋唐時期,禪茶文化已經不再侷限於寺廟裡的僧人了。文人士大夫均喜愛以茶代酒,作詩取樂,品茶早已經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不同於禪茶文化的是,百姓們喝茶只為解渴、提神、或是招待客人。佛家的茶都被稱為禪茶,因為具有了特殊的精神含義。並且,佛家的茶都是寺廟裡的禪師、僧人自己製作出來的,他們要種茶、採摘,再經過翻炒、晾曬形成茶葉。從禪茶的生長到利用,都與僧人的生活聯繫起來。所以,區別於外面的茶,佛家的禪茶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

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發展得很好,出現了很多有名的禪師。

唐代茶聖陸羽還撰寫了《茶經》,記述了茶的發展歷史、種植方法、茶葉的製作方法以及茶具使用方法、品茶習俗等。這個時期的禪茶文化,可謂是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水平。並且唐宋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密切,中國的禪茶文化被傳到了日本,如今在日本的社會建築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茶樓建築的存在,比如“茶亭”、“茶寮”等。

三、品讀唐宋時期禪茶文化

1、為何唐宋時期禪茶文化發展最好?

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發展好的原因,得益於對前面朝代文化思想的繼承。“甘露禪師”培植茶樹的方法被廣泛採用,這個時期的禪師將前人的思想經驗融匯貫通,加以學習利用,創造出新的文化氛圍。品茶就像是品味人生,很多的出家人在之前厭倦了凡塵俗世,選擇皈依佛門,這樣一來,就有了更多的學習者。加之唐宋時期的文人階層崛起,他們追求新的精神思想,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文人們喜愛通過詩詞對佛家文化進行讚揚,所以禪茶文化被廣泛傳頌。

禪茶文化是外來佛教思想與本土茶葉文化的結合,是隨著歷史發展出現的新事物,從本質上來看,它適應了人們的精神需要。唐宋時期的社會習俗眾多,人們面對繁雜的社會事務,總是想要尋求一處避風港,重新整頓自己的心情。而禪茶文化既不需要過多的花費,又具有洗濯凡塵的作用,對於困擾的人們,何樂而不為呢?

2、詳述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

禪茶文化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已經發展成熟。接下來就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一看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

從“甘露禪師”吳理真將茶文化與佛家思想結合以來,禪茶文化的精髓就有了。

禪茶文化的精神核心思想“正、清、和、雅”是品茶文化與佛家思想結合的產物,他們是相通的。怎麼說呢?茶有讓人冷靜沉思的作用,這與佛家要求的靜心有相通之處。

品茶,自然是要參悟人生道理,這些道理往往就是佛家講究的“八正道”,就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方式等。對於禪師,如果沒有茶,他們就少了參悟人生道理的有效工具。要說參悟自然是靜心而論,茶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品茶,不是喝茶,品茶有嚴密的規則步驟,其中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囫圇吞棗、一概而論。所以品茶的過程就彷彿是品味人生,在思想婉轉回旋的過程中就好像自己去凡塵走了一遭。茶後,再慢慢回味一切,恍然大悟,這便是品茶如品人生的大概意義了!

寺廟自古以來就是佛家重地,古代的百姓常會來此參拜、祭奠。久而久之,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拜佛人,寺廟就會準備專用的茶具。隨著,往來的遊客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寺廟來靜修,小住十天半月的是常有的事。所以,寺廟的僧人還要專門配備客人的茶具用品。

唐末五代時期,河北趙州禪師以“吃茶去”的禪言來接引弟子。趙州問新到的僧人:“曾到此間麼?”新到僧答:“曾到”。趙州又問:“吃茶去?”新到僧答:“不曾到”。趙州再說:“吃茶去”,新僧不語。同一句話,出自同一個人口中,要根據不同的意境去猜想所問究竟為何意,既考驗了新到僧的智慧,也道出了佛家禪茶之意。

唐宋時期的僧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據記載唐宋的禪寺中設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還有專門的職位“茶頭”負責在諸寮舍司煎點茶。這就表明在這個時期,佛家的禪茶文化已經受到了統治階級的注意,並且還專門設有官職來發展這一文化。隨著交通的發展,和各個地區物品貿易的發展,有很多出門押送物件的人都要講究叢林法則,

每次出發前要在佛前或是祖前、靈前貢茶,以保佑出入平安。寺廟內部有了新主持,也會進行點茶儀式。總之,在唐宋時期,禪茶文化在寺廟內部形成了完整的系統,和寺廟裡僧人的生活關聯更大。

四、那麼唐宋禪茶文化的發展有什麼特點呢?

1、迎合了“三教合流”的文化趨勢

從禪茶文化的精神內涵來看,它主要集中了佛家的思想,對道家、儒家思想也有吸收。隋唐時期,三教合流的趨勢明顯,禪茶文化就是這一趨勢下的思想成果。比如道教的淡泊名利思想、儒家的交往之道、佛家的神學思想都被吸收到了禪茶文化之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隨著社會歷史文化的沉澱,人們已經在心中形成了固定的道德觀念,關於人性方面的新認識已經與三教的思想核心脫離,所以人們迫切需要思想領域的革新。

禪茶文化雖然不是普通百姓的文化,但其涉及到的精神“正、清、和、雅”,每個人都可以加以學習利用。

尤其是對於唐宋的文人階級,禪茶文化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一直以來,各類的文化思想就是不斷地革新、進步,以適應時代的進步。禪茶文化綜合了佛、道、儒三教思想,將其精髓流傳下來,無論是對古代社會,還是今日社會,意義巨大。

2、茶與“禪道”相結合

再來,隋唐時期的禪茶文化生機勃勃,每一個茶道程序都涉及到了精神意義。總體來說,禪茶文化應該屬於茶文化的一部分,因為禪茶文化將古代的品茶習俗注入了精神意境,使得品茶這一簡單行為昇華為高端的道義精神。禪茶講究茶道程序,將品茶的每一步精細化,形成了禮佛調息、 煮水、侯湯、洗杯、燙壺、 賞茶、投茶、沖水、洗茶、 泡茶、分茶等十幾道程序。

並且每一道程序都有詳盡的要求,比如煮水過程中就要有專門的助手幫襯,要隨時觀看火的燒勢,從中體會人生的道理。關於煮水有一個故事:一位遠方的禪師到惠林寺時遇到寒冷的天氣,為了取暖將佛像劈了燒火,這一幕被寺中的人看到了,就批評他。禪師說:“我焚佛屍尋求舍利子。(即佛骨)”寺中的人說:“這是木頭的,哪有什麼舍利子?”禪師說:“既然我燒的是木頭,為什麼還要責怪我呢?”寺中的人啞口無言。這個故事指在說明,凡塵俗世不要拘泥於表面形式,要看事物本質,方可悟出真理。

五、結語

最後來簡單總結一下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的歷史意義。對當時社會的僧人來說,禪茶文化的精神思想是他們耐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很多的僧人在出家之前,歷經苦難,他們願意放棄凡塵俗世,皈依佛門,就要捨棄很多的東西。對於一些人來說,佛門相當於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禪茶文化的精神解除了他們對世間的疲乏之感,促使他們從一個新的起點出發,重新探索未知的世界,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參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這個過程中,他們懂得了放下,瞭解到了生命的珍貴,並重新開始了簡單、自由的生活。在動亂的年代裡,寺廟給了很多人新的歸屬,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禪茶之地也為來自四面八方祈福的人一個心靈安慰。

隋唐時期的禪茶文化被傳到了國外,對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有些許影響。所以很早之前,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就促進了兩個國家之間的認同感,

在歷史發展的今天,禪茶文化中涉及到的“和諧”思想依然體現在民族之間的交往方式上。與禪茶文化相聯繫的寺廟建築風格在唐代傳入到了日本,這是兩國和諧交往的歷史證明。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中國一直秉承著和諧發展的原則與其他國家交往。

禪茶文化對今日的社會生活也是有影響的,就說現在的茶樓建築,很多是借鑑了古代時期的寺廟建築風格。還有我們現在的品茶方式多少與古代社會相仿。古代的禪茶文化發展較好的地域,如今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旅遊城市。這些地域主打禪茶文化,有古樓、茶水、茶具、禪師……禪茶文化成為了這些地方旅遊事業的特色,招攬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促進了該地域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