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长:带兵也要有方法,你知道吗?

古语有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作为新入职的警官

走好官之初,当好新排长

到基层带兵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转眼间

新排长来到基层已三月有余

他们的任职初体验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走进武警六安支队

看一看新排长们的带兵收获吧

知兵爱兵是前提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有一经典论断: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是根本态度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带兵经验,但最根本的经验就是爱兵

正如有的同志所讲的,千方法万方法,真诚爱兵第一法。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这从一个侧面阐明了爱兵与带兵的关系。

排长陈帆才出校门便入营门,缺少当兵经历

有“书生气”却少一点“兵味儿”

刚到中队时

陈帆交班查视频时

看到战士小王晚上站哨打瞌睡

陈帆果断集合部队点名批评了战士小王

解散后小王主动找陈帆说明情况

自己因为发烧站哨时头有点晕

陈帆因为没有了解情况就批评了小王

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陈帆在中队当起了新兵

既是为了体会战士的生活训练和任务

也是为了更快融入大家,了解大家的想法

自那以后

陈帆对战士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做事也不像刚开始那样毛躁

遇到问题会和战士沟通了解情况

开始设身处地站在战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排长何宏伟初到中队

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经过队长指导员提醒后迅速找到方向

前两周每天抱着人员名册不撒手

训练时间组织训练认人员

点名时间清点人员做介绍

休息时间也经常走班串舍

找不熟悉的同志互相认识了解

一周下来,从班长到新兵

何宏伟把每一个战士的基本情况

摸得一清二楚

每次见面何宏伟总能准确的喊出战士的名字

杨浩排长在知兵爱兵上

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平时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把他们的需求、困难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日常生活中

查哨问情况也问忧乐

查铺查摆放也查冷暖

从点滴小事做起,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能力素质是基础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三个月的基层生活

排长田健开始明白了这个质朴的道理

要想战士们真正去认可新排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求他人做到的

首先自己能做到、要做到

在工作中要敢于向士兵说“向我看齐”

由“给我上”变为“跟我上”

排长洪流进入中队后,多次向班长请教

苦练障碍,现在能跑出1分51秒的好成绩

在机动中队也是排在前列

这些新排长们

有的是训练教学的一把好手

有的是中队的文艺之星

每次训练之余

会给战士们表演一些小节目

缓解训练带来的疲惫

学习态度是根本

基层每天的工作都有着同样的规律,但绝不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日日重复的心态,养成浅尝辄止的作风,很容易忽略问题的苗头、轻视困难的严重程度,在舒适环境中无所长进,在自我松懈中慢慢沉沦。我们一定要

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永远抱着求知务实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避免粗放式解决问题的态度,做到一事一议,事事上心,认真对待。

作为一名新排长

胡兵深感自身基层经验的缺失

经常向身边的中队干部、班长骨干虚心学习

看他们是怎样带兵的

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他对照着课表,比对着战士们

把一个个没学过,不熟悉的科目一一做记录学习

利用好休息时间找战士们取经问道

把工作做在前头,把技能熟练掌握

赢得中队官兵一致叫好

排长徐敬龙是炮兵学院技术兵出身

相对来说器械课目基础较差,不如许多战士

徐敬龙不耻下问,器械训练总是第一个上

动作不会就问动作要领

力量不足就在器械旁边加练力量

一个月下来

单杠四练习,从一点不会到运杠如飞

期间经历手皮磨破,大腿硌肿

但是徐敬龙从来没有放弃过

也不怕在战士们面前丢脸

反而虚心请教优秀的战士动作要领

徐敬龙总说:

自己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态度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唯有用能力态度去以身作则

干工作第一个

搞训练第一动

上教育第一排

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战士集体中

只有这样,战士们才会发自内心的认可你

三个月前

我们奔赴自己的岗位

看着警徽,想象明日军旅生活

三个月后

我们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排长

回首任职,顿觉一切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