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网上录播课程 还得消除学校后顾之忧

疫情持续蔓延,各地学校纷纷延迟开学,网上教学一时大热。

但在一些地方,网上教学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翻版。强行要求所有教师录播课程,学生每日必须打卡、按时写作业,家长必须监督完成,老师需网上批改。这让许多师生家长都苦不堪言。此外,网上教学状况频频,服务器一直在崩,网速还卡,没有课本教材,老师只能例题讲解,没有互动,许多孩子根本学不进去。

为此,教育部作出了最新回应: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各地要针对网上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

虽然教育部明确叫停的是录播,但并不是说直播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公文意思很清楚,应该首先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适当补充,而不是推翻重做。而且“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上网课,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由是观之,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眼下的许多网上教学已违背了“停课不停学”的初衷,师生吐槽,家长喊苦,可这样的网上教学为何还是在推行?可见其不过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无视教学规律,无视师生诉求的“拍脑袋”决策,把网上教学变成了一种“全民折腾”。

教师在录制课程

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日益流行,许多民办的网校也做得有声有色。但是,如果把网络教学变成教育部门的强制推行,可能就要变味了。

民办网校,在网络教学上深耕多年,无论是硬软件平台,还是师资和教学模式,都经历了反复了修改和验证。可是大多地方推行的网络教学,根本就是仓促上马,硬软件平台的稳定性、易用性,都不足以支撑动辄大规模网络教学的需要。许多老师也是临时抱佛脚,在网络上搜一些现成的资源,做教学的课件。这样的网络教学怎么可能做好?实际是在拿孩子们做实验,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往往较差,网络教学也就意味着需要家长全程陪读。上网课时家长得盯着,各项作业要家长陪孩子完成,然后拍照、拍视频,耗费了家长大量时间。许多家长要不已经复工,要不必须在家办公,把大量时间花在孩子学习上面,自己的工作还干不干了?

而且,现在孩子近视问题非常严重,假期孩子手机、电脑本就用眼过度。现在为了上网课,网上完成作业,孩子一天动辄四五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和手机,这样下去,眼睛吃得消吗?网络教学过程繁琐,效率低下,老师们从早到晚围着电脑和手机转,几乎心力憔悴,他们的身体吃得消吗?

小学生在家中通过电脑收看直播上课

所以,不要再用网上教学折腾师生和家长了,应该把“停课不停学”的主动权还给家长和孩子,由各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作用,不是包办而只能是引导,比如推荐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推荐一些好书和影片等等,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学得更有乐趣、更有效率。

教育部对于网络教学的乱象也不能只是批评和叫停,还要正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许多地方之所以把网络教学变成课堂翻版,很大原因是开学时间遥遥无期,担心学校未来教学进度赶不上。因此,教育部门不妨做一些调整,比如在延长寒假的同时,适当缩短暑假,确保学校教学时间的充裕,从而打消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