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不工作的反思——肖战“我怕一切都是虚的”

节前年二十八,公司的同事该回家过年的都走的差不多了。当时上午,通知年二十八下午开始放假前的一个小时,公司开始发口罩,每人一个。当时还跟同事回忆了一番零三年非典,我还在上小学,彼时那位同事刚毕业参加工作。当时不能理解同事的感叹,直到年初二开始,不能出门只能宅在家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次比零三年的非典要严峻的多的多。可能一开始,防范意识是差了些,迟钝了些吧,根本没当回事。直到年初六公司通过 企业微信通知,延迟复工,以及铺天盖地而来的一堆消息,看着确诊和死亡人数每天都在不停的增加,依旧是一副看报表的心态吧,就是,只觉得那是不停攀升的数字而已,根本就没意识到接下来一系列的影响。直到看到同事在朋友圈转发的公司老板录的视频以及老板运营的公众号,才知道,这一次对我们公司的打击即使不是致命的,但也确实不好过,正赶着春节,数以万计的同事们加班加点,为了尽可能减少公司损失。


接下来的几天,各方面的消息各个行业的损失统计,敲打着我的神经,从未想过会这么严重。多少个创业公司,多少家饭店想着春节期间能够红红火火,结果,春节前囤的货,因为疫情蔓延无法正常开店营业的春节期间只能便宜卖掉,以减少损失。回家之前,计划着带着家人大年初一一起去看电影,结果除夕听小朋友说所有电影都撤档了,还有一部网络免费播出了。当时还发圈调侃了一番。之后看到电影行业大年初一全国票房才181万,相比于2019 年春节的票房这个数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形象的简单的描述就是可以用颗粒无收来形容,旅游业亦是如此。一个做旅游行业的朋友,已经接到延迟复工,且3月可能会轮流上岗的通知。

我承认,在听到这一系列的通知举措的时候,我有些莫名的情绪。虽然,供职的公司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举措通知之类的,但毕竟是个行业龙头,不担心失业也不担心发不出来工资,但是我还是有些慌,有些不安。套用肖战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就是“我担心那些都是虚的,就感觉它不是真实的能力的体现”、就是说,我其实没有什么抵抗风险的能力,如果经过这次肺炎以后,我没有被裁掉,也按时拿到了我该拿到的工资了,我觉得,这似乎不是因为我个人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而是背靠着公司这棵大树,所以才能够安然无恙。换句话说就是,天塌了,有高个儿顶着,我就负责安安静静待着。大学毕业快四年,正式工作三年整,如果不是这次这么严重的疫情, 我真的没办法发现,自己已经这么颓废了。上大学的时候除了学业整天还会折腾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要么在赚钱要么在赚钱的路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停工在家,无所事事、一直就很希望自己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是现在家里已经半个多月,除了看了几本书之外,似乎,没做其他的什么事情,就感觉整个人没有目标,但却不是休假的心态,就是因为之后有太多的不确定,而自己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无力感。明明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发现,自己除了朝九晚五,似乎没有其他任何能够独立的技能。这才是致命的,也正是焦虑和无法安心休假的根本原因吧。

有无数个人说,这次疫情结束后,很多行业会面临着爆发,面临着大洗牌。结合之前的数据,仔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稳定,可能大多数人能看到的稳定,就会被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的灾难所打乱。可是,学会生存下去大概是一种稳定的能力吧。一直在考虑做点什么自己喜欢的,而且擅长的,并且打算一直做下去的事情,还不会被外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事情。

在一些短视频很火的平台,经常会刷到什么,玩这个做那个会不会太晚了之类的,我想说,晚是真的晚了。但是只要你掌握方法,会玩了,学会了,就不算太晚。就像经过这次肺炎,可能对很多生存不下去的企业来说是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但是事后留给我们的反思和指引却是十分有价值的,对于个人而言,还是需要磨练技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去做。在一个公司里你活的下去,离开公司的这个平台你依旧会活的很好的能力是值得每个人去不停探索的,这样的人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而对于企业来讲,在大的趋势面前,应该探索多元化发展,无论这个时代怎么变,我也会灵活的顺应趋势。至于另一方面,国家和人民真的需要专业的人,来守护。专业,且认真,且固执,且负责。且,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