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2019:三次利润负增长——2019年1-12月工业企业绩效分析

事件:

2月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3.3%,前值-2.1%;12月当月同比-6.3,前值5.4%。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负,在过去十年中有3次经验:2012年前三季度、2015年全年和2019年全年。3次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对应的都是PPI降至负值,PMI降至50以下,同时拐点的吻合度也很高(详见正文)。

对比之下,当前的情形介于2012年前三季度与2015年之间。2012年之后是持续通缩,2015年之后是在去产能的推动下快速回升。而当前,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我们认为2020年PPI和PMI具备温和上升动力,对应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将趋于改善。

第一,疫情只造成短期冲击。根据SARS时期经验,冲击期间约1个季度,其中消费、进口和服务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更易受疫情影响,而工业、投资、出口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PPI与CPI会在疫情爆发期间趋于上行,在疫情缓解过程中出现回落。

第二,国内逆周期调节发力。货币政策方面1月6日降准0.5个百分点;2月3日下调7天、14天逆回购利率10bp。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债发行进度显著提前;1月计划发行8617亿元,同比增加4437亿元,完成提前下达新增额度的55%。

第三,全球景气向好。2020年1月,美国、法国的Markit制造业PMI仍然保持在临界值以上,美国ISM制造业PMI时隔5个月再次回归50以上;英国、德国、欧元区整体、日本、韩国等进一步向临界值收敛;新兴经济体之中,印度、越南、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仍然保持在50以上,特别是印度加速至55.3。

就2019年12月而言,工业企业业绩表现与宏观经济并不符合。12月PMI、消费持平前值,PPI、工业、投资、出口、进口、社融、M2等宏观经济指标普遍向好。但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利润增速、销售利润率都有所下降。

行业结构层面,装备制造领域的三大核心行业——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三大行业1-12月营业收入分别占规上工业整体的10.8%、7.6%、6.2%。2019Q4以来这3个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增速回升,盈利也有改善,12月只是短暂回落。

以下为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结束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过3次负增长,对应的都是PPI降至负值,PMI降至50以下,同时这3项指标的拐点吻合度也非常高。

2012年前三季度:PPI在3月由正转负,9月到达底部-3.55%,之后陷入持续负值状态,但直到2015年也没有跌破这一低点;PMI从4月开始下降,8、9月降至50以下,10月后重回50以上并一直保持到2015年;对应2012年1-9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1.8%,10月转正。

2015年:PPI结束近3年在-2%左右的小幅波动,开始加速通缩状态,8至12月5次冲击-6.0%,也是历史最低;进入2016年之后快速回升,于2016年9月转正;PMI上半年从49.8缓慢回升至50.2,之后趋于回落,于2016年2月到达底部49.0之后反弹;对应2015年全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2.3%,进入2016年后转正。

2019年:前4个月PPI从0.1回升至0.9,PMI从50以下升至以上,趋于复苏。但5月后随着国内政策边际收紧和中美谈判生变,PPI开始回落并于7月转负,PMI同时降至50以下;11月之后景气再度好转,PPI见底回升,PMI则再次升至50以上。总体而言,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前,中国经济已呈现初步复苏迹象。

就2019年12月而言,工业企业绩效表现与宏观经济不太符合。12月PMI持平前值50.2,PPI从-1.4回升至-0.5,工业从6.2升至6.9、投资从5.2升至5.4、消费持平前值8.0、出口从-0.2转正至0.5、进口从-5.4收窄至-2.7、新口径社融持平前值10.7,M2从8.2升至8.7;宏观经济指标全面向好。但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速从4.4回落至3.8,利润当月同比增速从5.4回落至-6.3,带动累计同比增速从-2.1回落至-3.3,同时销售利润率也有所下降。

行业结构层面,制造业核心子行业自9月以来库存增速回升,盈利改善。但12月利润增速出现短暂回落。其中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增速于9月由负转正且明显修复,11、12月增速回落但仍为正值;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已从上半年-25%左右收窄降幅至-13.9%,但12月再次回落至-15.9%;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的利润目前仍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相比1-10月累计同比15%的增速已有回落。这三大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占规上工业整体的10.8%、7.6%、6.2%。

本文源自轩言全球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