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 84 消毒液,這大概是我生活中用過最高端的化學知識


最近大家乖乖在家,肉長得快,物資消耗的也特別快。


買不到口罩、酒精、消毒液,每次出門都像做題一樣:

消耗一個口罩、10ml 酒精消毒、未來幾天需要的東西有 xxxxxx ……

更別提身處暴風眼中的武漢市民。


但這難不倒機智的知友,@ChemX 就依靠自己專業的化學知識,在家自制了稀釋版 84 消毒液。


你在生活中用過最高端的化學知識是什麼?


用食鹽製備 84 消毒液,抗擊新型冠狀病毒!

對你沒聽錯,就是吃的食鹽,氯化鈉。


答主在武漢,正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災區,在家蹲了好長時間,家裡酒精用完了,也不敢出去買消毒液。


就嘗試用食鹽製取一些 84 消毒液,能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直接上圖!


給一個破線圈焊接上了整流器


醃製鹹魚用的氯化鈉


裝好電解池,齊活!


十個電解九個銻,還有一個()評論區答

給大家整了個視頻!

具體原理很簡單,有高中物理和化學知識的朋友都應該知道。


用線圈可以將家用的 220 伏特的交流電降壓,但是降壓後依舊是交流電,而電解用的是直流電,所以答主焊接了一上午(手殘),整了個整流器上去,可以轉直流電,用電錶量了下,3.8 伏特左右。

當然,你也可以用充電寶來當直流電源,效果也可以。

擁有電源後,你就需要電極了。

視頻中,我是用了一根碳棒,和一個曲別針。碳棒作為陽極,連接電源的正極。(碳棒是我從廢舊乾電池裡面拆的,可以用 2B 鉛筆筆芯代替)


手繪的原理圖,很簡單,哈哈哈

通電後,燒杯裡面就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食鹽就變成 84 消毒液了。


通電後,陽極(連接電源正極的那個電極)上,就會產生氯氣,而陰極會產生氫氣和氫氧根

氫氣不溶於水,所以大量冒出,視頻裡面冒泡泡最歡樂的那個電極就是陰極了。

溶於水的氯氣接觸到氫氧根後,就會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氯氣中的氯發生歧化,生成氯離子和次氯酸根,而次氯酸根就是 84 消毒液裡面的主要消毒成分!


就知道有人要化學方程式,寫✍ 給大家了,放下面了,自提。


可以用藍墨水檢驗產物,滴入幾滴後,藍墨水會完全褪色。次氯酸根將色素氧化掉了,同樣它消毒的原理也就是利用了它的強氧化性。

電解半個小時後,碳棒會部分解離開,溶液會變渾濁,用衛生紙稍微過濾下,就可以裝到小噴瓶使用啦~


哇,很多知友們贊,很開心!ヾ(✿゚▽゚)ノ

感覺大家比較關心電源,電極和操作方面的問題,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下,希望喜歡哦(=^▽^=)

電源有好幾種方法可以代替,但是一定要記住必須是直流電。

關於電源

1. 手機充電器

廢舊手機充電器一般可以提供 5V 左右的電壓,可以把線充電線剪斷剝離,找到正極和負極。

2. 充電寶

充電寶你拆開其實就是很多鋰電池串聯起來的,然後外面一個殼子。你把充電寶的正極和負極拿出來,可以當做電解池的電源。

3. 電瓶車的電池

這個也可以當做電源,不過電壓比較大,電解的量可以很大。

關於電極

電極就是視頻中導線連接的兩個東西,其中電源正極連接的電極叫做陽極,我是用的一根碳棒作為電極材料的,電源負極連接的電極是陰極,陰極我用的是一枚鐵的曲別針。其實最好是兩個電極全部用碳棒。

1. 碳棒

碳棒是我在廢舊乾電池裡面拆出來的,(好像是那個 1.5v 的南孚乾電池),如果你用乾電池的碳棒,在拆乾電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戴一次性手套。拆出的那個黑色圓柱棒就是碳棒。

拆完後的其他東西(主要是鋅皮,二氧化錳,氫氧化鉀,基本沒有毒性),用塑料袋包好,膠帶纏繞好,貼上標籤,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

2. 2B 鉛筆筆芯

用 2B 鉛筆筆芯也可以當做電極材料,鉛筆芯主要是用一些黏土和石墨做的,用這個比拆電池要方便多了,不過削鉛筆也要好長時間。

操作細節

1. 放入通風環境操作

根據反應原理,這裡面是有氯氣和氫氣生成的,氯氣有毒,可對人的咽喉,肺部有傷害。

氫氣是可燃氣體,爆炸極限比較廣,所以製備環境要避免有明火,火星等火源出現。

由於我的製備量很少,(食鹽溶液不到 250mL)所以產生的氫氣和氯氣的量很有限,放在通風環境下面,沒有問題。可以放在陽臺,或者用電風扇吹走氣體。

知乎君提示:如果嘗試請不要製備大量液體,以免出現危險⚠️

如果製備量非常大,比如用的直流電壓比較高,24V,然後製備的量很大,超過 5L,這樣危險性就很高,就要考慮氣體的處理問題。

可以放一些瓶子收集起來,氫氣可以直接放空,而氯氣,可以用蘇打,小蘇打、氧化鈣乾燥包(旺旺雪餅裡面的乾燥粉用水溶解)等鹼性物質(配成溶液)吸收。

2. 加鹽達到飽和,最好用冰鎮一下,加入部分蘇打或小蘇打

根據參考資料,反應溫度控制在 20~30℃,溶液 pH 值大比較好(pH=12.5),因為溶液溫度越高,次氯酸鈉分解越快,此外鹼性環境更容易束縛住生成的氯氣。

3. 導線避免與溶液接觸

導線連接電源和電極材料(碳棒),把碳棒放入液體中,但是碳棒上連接的導線(裸露的導線頭)就不要放入溶液中,一般導線都是銅質的,放入溶液中,銅也會參與電解反應的,生成二價銅離子(藍色)。

而二價銅可以和溶液中的氯離子絡合,變成綠色的絡合物。所以如果直接把導線放入,溶液顏色會偏綠色。

4. 電解時間和檢驗

根據我的經驗,電解時間控制在 15~20min 比較合適,(溶液量 250mL 左右)在電解過程中,析出的氣體很快,會破壞電極材料(碳棒),最後碳棒會碎成渣,要用紗布或者衛生紙,過濾掉固體。

得到的溶液,顏色是偏黃的,但是沒有超市賣的 84 消毒液那麼黃,並且次氯酸鈉的濃度也沒有 84 消毒液高,可以看做是稀釋後了的 84 消毒液,也有一定消毒作用。

5. 避免兩個電極在溶液裡面接觸

兩個電極在溶液裡面接觸,就會導致電源短路,造成危險。所以我是用了兩個夾子來固定電極的,讓它們分開,不挨在一起。

(經過我的短路測試,由於碳棒或者鉛筆芯本身就有一定電阻,所以電源一般不會過載,但是還是要注意安全。)

答知友問

1. 為什麼不能用交流電?

答:因為電解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直流電,保證電解能夠穩定和持續的進行。電解過程中,溶液裡面的一些離子會定向移動到相應的電極下,完成放電。用交流電會破壞這些離子的定向遷移,讓電極材料附近的離子難以補充,不能保證持續和穩定的電解過程。

2. 氯氣有毒,氫氣爆炸,太危險了吧?

答:危險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家裡的水,電,氣,在我們做實驗人的眼裡,都是危險源。

危險是有相對性的,首先我的裝置的製備量很少,產生的氫氣和氯氣有限,並且我保證在通風環境下,氣體能及時吹散。「不談劑量,都是在耍流氓」,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但是,我還是非常不贊同,熊孩子在家做這種實驗,很容易出事。安全第一!!!

3. 這該多費電,成本太高了叭?!

答:哈哈哈,在緊急情況下用食鹽製備消毒液還是相當有意義的。腦補一下,假如你在野外,然後肢體被劃傷感染,消毒劑是很必要的物質。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用汽車電源,食鹽,等做個電解池,生產一些消毒液,能夠改善你的生存狀況。

4. 製備出的 84 消毒液效果怎麼樣?

答:肯定不能和商店售賣的 84 消毒液相比,但是它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次氯酸鈉的工業化生產主要用「液鹼氯化法」,可以參考以下論文,其本質就是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只不過對裝置以及流程進行了很多優化。

我這種簡單的電解方法可以製備出具有一定消毒作用的次氯酸鈉溶液,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參考一下,簡單實用。


注意

1. 熊孩子請勿模仿。

2. 實驗過程中,會析出部分的氯氣和氫氣,請放在通風條件下操作。

3. 建議非專業人士不要操作,本實驗還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不過也沒有部分評論說的那麼危險哈,一定要注意安全)

4. 不建議在沒有防護用具和通風櫥的條件下進行化學實驗,同時,在實驗時具體安全規範請參照相應的實驗室安全守則。

最後,給奮鬥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表達感謝,希望知友們注意衛生,保持好的心態,一定要戴口罩!

來源網絡綜合,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