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退役不褪色 疫线勇"亮剑"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尽管已经脱下了军装,但在疫情防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舒城县广大退役军人冲锋在前,有的日夜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有的成为志愿者奔走在防疫第一线、有的自发组织捐款支援前线购买最急需的防疫物资......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他是夜里最亮的"星"

"为防控疫情,麻烦您配合我们工作,测量下体温!"夜晚,在柏林乡马松村村口的检查点,你总能看到带着口罩和袖章的解光牛。自从疫情发生后,解光牛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教育劝导过往村民不聚会、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因为疫情形势的愈加紧急,路口卡点需要24小时白天夜间无间断的值班值守,值过夜班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辛苦,要受一整夜的冷风,还要始终保持清醒紧盯人员车辆来往、登记量体温。到底安排谁来值夜班呢?村两委犯了难。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解光牛主动站出来说:"我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而且我以前部队值勤习惯了,把我的卡点值班表安排在夜里。"短短的一句话,顿时解了燃眉之急。"虽然脱下军装,但我还是一个兵,无论以什么形式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绝不能缺位。"解光牛的日记中这样坚定的写道。

兄弟同心 齐力抗"疫"

天刚蒙蒙亮,身着军队迷彩服的张母桥镇退役军人童国卫便来到路口执勤卡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盘查登记过往车辆、发放新冠肺炎防控倡议书...... "我是一个在部队从军13年的退伍老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人家说上阵不离父子兵,打虎不离亲兄弟,隔壁农林村路口执勤的就是我弟弟童国丙,也是退伍军人,我们兄弟俩都特想为国家做点奉献!"童国卫说道。

弟弟童国丙虽没有穿迷彩服,执勤起来也是特别负责,过往的每一辆车他都耐心询问,认真劝导,一举一动都能看出来是在部队当过兵的,"我当兵时在部队做炊事员,退伍后在地方做厨师,许多红白喜事都邀请我掌厨,这次疫情严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聚餐、不聚集,我把十几单生意都推掉了,安心在路口执勤,为村里父老乡亲值好路口!"

四米路口的值守人

大清早,杭埠镇徐圩村老党员张涛来就戴着疫情防控志愿者袖章,拎着开水瓶来到科苑小区路口,就在这四米左右宽的路口,开始一整天的卡点值守工作。自正月初三以来,无论风雨,还是严寒,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路口,对来往人员进行管控。他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他用他的身体构建出一道防疫屏障,保护着全小区乡亲的安全。

这位已经60多岁的老年人,虽然穿着十分简朴,但他却拥有一个特殊身份——越战退伍老兵。每当周边人问他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主动守在一线时,他都会攒起全身的劲说:"我服役时,我守护着我的祖国;我退役了,我要守护着我的亲人。"村两委劝他回家休息时,他总是摆摆手说道:"没事,我身体还行,我要做好积极带头作用,让年轻的同志回去休息吧,他们还有更多的事!"

古道热肠 出力又出钱

"哎?定老师,这么冷的天你咋不在家好好歇歇,在这站岗呢?"群众口中的"定老师"叫张启定,是棠树乡云雾村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退役军人,因为在村里德高望重,大家伙都喊他"定老师"。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这位"老战士"也没有落后,主动报名申请加入村文明劝导员的行列,他还从为数不多的退休金里拿出了500元捐给了村两委用于购置防护物资,他对大家说:"我作为老党员、退役军人,防控疫情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来给大家做个伴儿,出一份力我能出的力气。"

一日为兵,终身为国。舒城县两万余名退役军人为人民群众筑牢了阻击疫情的一道又一道防线。(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