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隨便晒一晒就能喝?想簡單了,福鼎白茶裡的“晒”有這些訣竅


《1》

早春天氣,時陰時晴,時風時雨。

孟山人的《春曉》裡記: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過去唸到這兩句時,總感覺這層惜春光的意思,還沒明瞭透徹。

落花滿地,然後,結局呢?

想來應是,落英繽紛香滿地,化入泥土亦芬芳。

推開窗,深深呼吸一口空氣,清新甜潤的花清香,更是春日的美好氣息。

浮生能幾許,莫惜醉春風。

曬著午後的溫柔日光,有春風從窗戶潛入。

腦海的思緒,觸及了這樣的句子,意蘊極美。

當溫和的斜陽灑落時,曬曬太陽特別舒服。

有人說,白茶的製茶主要也是曬太陽。這攤晾萎凋,不就是指曬一曬茶嗎?

隔一行,隔一座大山。

白茶的攤晾和簡單的曬太陽之間,差別可差遠了!

《2》

什麼是白茶的攤晾?

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就是將茶青攤在一旁,慢慢的晾乾。

白茶的茶青,採摘下來後需要及時的處理。

在製茶前,需要將鮮葉們分級驗收,分別攤放。

上午採的茶,要和下午採的分開。

不同嫩度、不同芽葉標準的茶,也要區分。

將茶青鮮葉分類完畢後,就需要正式的進入到攤晾環節。

白茶的攤晾,製茶要點有八個字:

及時,薄攤,薄晾。

新鮮採摘下來的白茶茶青,芽葉上還帶著微微的陽光溫度。

採下來的鮮葉們,需要第一時間攤開。

要不然,將鮮葉們長時間的悶在一齊,茶青堆的內容會生出熱度,又悶又熱。

這時,悶在下層的鮮葉們,容易透不過氣來。

鮮葉們的葉脈受損,物質運輸通道被切斷,下一步的“走水”難以順暢進行。

簡單點說,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的茶青,容易被悶壞,品質受損嚴重。

至於薄攤和薄晾的要求,是指茶青的攤葉量不能太多,太厚。

最好的狀態是茶青的芽葉之間,彼此不發生交疊。

攤得越薄,越有利白茶的順暢呼吸,更好的完成萎凋!

《3》

白茶製作時,將茶拿去曬太陽,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叫做“日光萎凋。”

福鼎白茶的“曬”,是指利用日光中的熱量,促使水分和茶青內多餘的物質離開白茶葉片的行為。

對於白茶製茶的“曬”,很多的外行人,容易從字面上理解錯,會錯意。

外行人,不懂白茶的人,理解的“曬茶”。

指的是從早到晚,都需要將茶放在太陽光底下曬。

沒曬到太陽,就不是真正的日光萎凋白茶。

其實,按客觀意義上理解,世界上不可能製出一批純粹是用太陽光曬乾的白茶。

一來,太陽東昇西落,亙古不變。

晚上不會有陽光,怎麼曬茶?

二來,含水量合格的白茶,不可能直接用陽光曬乾。

哪怕是上好的日光萎凋白茶,在萎凋完成後,仍需要進行下一步的乾燥。

簡單的靠曬一曬,或者是用於暴曬。

那麼很有可能白茶內部的水分還沒被曬乾,養分物質就早早被曬傷、曬損了!

《4》

順利的完成白茶的萎凋,少不了攤晾。

不過,白茶的製作,並非是將鮮葉攤在一旁,讓茶葉長時間的曬太陽就可以了。

白茶的萎凋,從方式上,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採用日光和無日光交替進行的萎凋。

白天的時候,不論晴天還是陰天,一概是有日光的。

天氣晴好時,可以趁著溫和的陽光,曬一曬茶。

如果天氣不好,那麼在有製茶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茶請入“陽光房”,利用日光,溫和的幫助鮮葉的水汽發散。

通常,白茶的萎凋方式裡,以日光萎凋為最佳。

用一句S師傅的經典名言講就是,被太陽曬過的茶,香氣會更好。

第二種,室內萎凋。

這種萎凋方式,通常是將茶青放進萎凋槽裡。

採用室內控溫,進行萎凋。

第三種,複式萎凋。

複式萎凋,指的是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交替進行的方式。

較真起來,白茶的萎凋,可不是簡單的曬一曬太陽,背後的製茶細節要求,可不少!

《5》

提到日光萎凋,福鼎白茶裡的“曬”,它有什麼難度呢?

最最主要的,是對萎凋溫度的把握。

做出一批上好的日光萎凋白茶,難度很高。

舉個例子,做日光萎凋春壽眉。

採製春壽眉的時節,是春茶季裡氣溫較高的一段時間。

那時候,溫度熱起來,已經到中午可以穿短袖的程度了。

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極其容易讓剛採下來的春壽眉茶青,在日光萎凋時,被熱傷,被曬傷,被悶青,葉片泛紅、變黑。

所以,在萎凋的時候,一定得精心照看。

在陽光較弱的時候曬制,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及時收茶,成了考量春壽眉製茶工藝指標的一大標準。

白茶的日光萎凋,要理解起來,和簡單的曬太陽,曬被子,完全不相干。

白茶的茶青,是很嬌弱的,不能暴曬,只能溫柔的曬。

如果是像曬被子,曬菜乾那樣,直接拿到太陽底下暴曬、死曬,容易將葉片的筋脈曬酥、曬傷,導致養分的過量損耗。

一場舒服的日光浴,溫度要求不能太高。

如果是夏日炎炎,驕陽似火的時候,直接不塗防曬,到海邊暴曬。

那麼,小半天下來,能讓人的皮膚曬得發紅、脫皮。

至於白茶的萎凋,溫度同樣不能太高。

從白茶的加工標準要求上看,春白茶的自然萎凋溫度是15℃-25℃,秋白茶的自然萎凋溫度是25℃-35℃。

至於室內的控溫萎凋,溫度是25℃-35℃。

總而言之,白茶的攤晾,對溫度的要求嚴格。

而如果是簡單將茶拿來曬太陽,沒有相關製茶經驗和製茶水平的情況下,十有八九會將茶曬壞。

做一款優質的日光萎凋白茶,是專業活,是技術活。

絕不是外行人理解的那樣,沒有任何技術水平!

《6》

白茶製茶的核心,是含水量的問題。

在不過多損耗白茶養分物質的情況,將茶葉的幹度做到越低越好。

幹度越低,含水量越低,越有利於白茶的長期保存。

最新版的白茶國標規定,合格的白茶成品,含水量不得超過8.5%。

這對於白茶而言,是一條生命紅線。

另外,具體到白茶的製作,單靠萎凋,不可能讓茶葉的含水量合格。

白茶的萎凋環節結束後,內部的含水量還有至少百分之十幾的含水量。具體的情況,要根據白茶萎凋的天氣和其它情況來定。

不過,通常白茶在製作時,當萎凋葉的含水量達20%以下時,就已經是萎凋適度,可以適時進行烘乾了。

如果做白茶,只萎凋,不烘乾。

那麼,白茶內部的含水量是不可能徹底乾爽,乾透的。

除了將茶葉拿去極端的暴曬和死曬。

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達不到正常出廠的要求。

故而,在萎凋結束後,白茶需要進一步的乾燥。

烘乾時,溫度同樣不能太高,要低溫。

並且烘乾的時候,溫度要平穩,避免忽低忽高,損耗白茶的品質。

等到慢慢烘乾,達到出廠要求時,一款白茶才能順利完成所有的製茶步驟。

《7》

春光明媚,空氣裡花香浮動。

這時,庭院裡灑下幾縷溫柔的日光。

搬來一張貴妃椅,歪坐著,手裡捧著一杯老茶。

沐浴著日光,認真品一品茶湯裡的醇厚和綿柔。

揭蓋聞香,除了有老白茶專屬的藥香和陳香外,還能夠嗅聞到陽光的味道。

乾燥,明朗,且溫暖。

杲杲日光,最是明暖可愛。

做一場日光萎凋白茶時,將鮮葉薄攤薄晾開,讓茶葉接受日光浴。

這雖然說,是讓白茶曬太陽。

可從白茶的製作而言,做一款優質白茶,絕對是曬一曬就能喝,那麼簡單!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