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圆满的结局才是人生:《半个喜剧》

《半个喜剧》改编于话剧《如果,我不是我》,由电影《驴得水》的原班人马打造,包括导演、编剧周深、刘露,主演任素汐。

“当我尝遍人情冷暖,当你决定为了你的理想燃烧!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正如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中所唱的那样,影片讲的是普通人在“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间如何抉择的故事。

《半个喜剧》,还有一半是什么?

《半个喜剧》从题材上说,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正剧;从内容上讲,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现实。从结局上谈,一半圆满,一半是遗憾。

在当今利益至上的社会规则下,年轻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取舍便是这部电影的内核。剧情看似浅薄,却是社会热点现象,影片与我们一起探讨了工作与生活、感情与婚姻、现实与理想。一面是爱情和梦想,一面是现实与体面,结局没有圆满,你将如何选择?

戏剧无法脱离现实而存在,却高于现实。好莱坞称之为“梦工厂”,正是因为电影为我们编织的梦境令人向往沉迷。《半个喜剧》则是在现实背景下,上演着悲喜参半的故事,而结局主角的选择却正是我们内心向往又缺乏的勇气。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1.如果没了尊严,即使你有了一切,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人生短暂,生活中不如意和无可奈何十支八九。坦荡为人,有梦可追,有爱可寻才是为人的意义。不要忘记原则和自尊,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你自己。如果连最后的底线和原则都没有了,即使得到了一切也会惶惶不安。

2. 喧嚣的时代下,保持专注不浮躁尤为重要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交通便捷,通讯方便,网络发达。这些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繁复的认知世界,更需要我们守住本心而不迷失其中。认识的更多,选择更多,诱惑更多,人也就容易受到影响,浮躁、浅薄、得陇望蜀,专注、纯粹成了一种稀有的“文化遗产”。

孤木不成林,水浅不载舟,故要养深和厚,戒骄戒躁,才终能结为硕果。

3. 谎言需要无数谎言去圆,并终将酝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曾说道:“我曾经害怕真相的代价,现在我只想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我们都害怕真相的残酷以及代价,所以要撒谎,但未曾想过,谎言的结果会带来什么代价。

影片中的莫默说:“干一次这种事就会干一辈子这种事,今天你能为了工作,明天你就能为了升官,后天就能为了孩子上学,你会永远为自己做的恶心事找借口。”当孙同说,不要吧实情告诉妈妈,省的麻烦,但是莫默却说,“如果要见,我就要说实话,因为撒谎就是埋雷。”而影片最终的“雷”爆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谎言迟早会被戳穿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所为承担后果,谎言无法掩盖后果,只会积累放大到无法挽回,最终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4.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这句话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中,译为:真诚的人,都能做到十分真心诚意,不够真心诚意,就不足以打动别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像孙同一样,患得患失,生怕自己会做错什么,会得罪什么人,做事畏畏缩缩,终于最终迷失自我。一味渴望得到认可,变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却失去了自己最真的样子,也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一个虚假的面具又如何赢得真正的认可?孙同最终赢回莫默,也正是因他最后鼓起勇气的真诚而动人。

《半个喜剧》是关于人生之路中的两难选择。

周申和刘露继《驴得水》之后再度合导《半个喜剧》,两位导演对年轻人的口味拿捏很准,爱情与友情的纠葛,家庭与个人的纠缠,谎言与底线的纠结,电影丰满而不纷乱,洞悉了我们这些正在人生之路上迷茫着的年轻人的内心。

每个人面临不同的处境,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友情背后的利益,爱情背后的欺骗,亲情背后的枷锁,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抉择?影片最后,新裤子的歌《你要跳舞吗》响起来的时候,全场的情绪一下子燃起来了,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人生,也该为自己疯狂一把,尽兴舞出自己的人生。

生而为人,那就好好做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