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 搶抓農時——株洲市農村有序恢復春耕生產

株洲日報記者 李支國 通訊員/尹照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防疫正關鍵,農時不可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趁著大好春光,株洲市農村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工作,搶抓農時,不誤農事。

炎陵縣心農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苗木基地,村民進行春耕鋤草與挖苗。

農技“醫生”網上看病

2月13日,攸縣皇圖嶺鎮,種植戶劉小梅20餘畝的大棚基地裡,辣椒苗長勢喜人。劉小梅與家人戴著口罩在基地裡忙碌著,一邊通過微信視頻,向農技專家請教。

“辣椒苗上有蚜蟲了,要抓緊防治。”攸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李豔芳通過手機視頻畫面,發現辣椒苗上出現蟲害,叮囑她不可大意。

放下電話,劉小梅抓緊採取措施除蟲。

攸縣網嶺鎮大瑞村農戶在百草園種植產業扶貧基地除草。

立春之後,酒埠江鎮農技站站長譚會林的手機上,移動網絡一直開啟,隨時準備通過微信視頻接待全鎮種植戶的問診連線。該鎮油茶種植面積7000餘畝,往年的元宵節前後,譚會林會組織油菜種植戶集中開展管護培訓,今年防疫要求儘量減少人員聚集,他針對油菜在春季極易發生的病蟲等問題,錄製了一個個培訓視頻,發至各微信群,讓大家對照講課內容,加強田間管理。

株洲先後下發《關於統籌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的通知》《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等文件,對疫情期間的春耕備耕工作進行部署。各級農業部門抽調專家成立技術指導組,通過春耕微信課堂、網上看病等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淥口區建立蔬菜生產技術指導QQ群,邀請專家在線對農戶、生產企業(基地)生產進行指導。

醴陵市浦口鎮三鋪村浦緣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家在進行育苗管理。

醴陵市派出200多名農技幹部,下到各鎮、村、組田間地頭,運用網絡、短信等多種方式指導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

“專家網上給莊稼開處方,方便,管用!”農民稱讚道。

醴陵市明月鎮農技站站長周金龍(左一)在雲巖社區對油菜生產抽苔期管理進行技術指導。

備耕物資“無接觸配送”

2月16日,70噸化肥運抵攸縣火車貨運站,通過及時轉運,這批農資當天全部通過“無接觸配送”,發往各鄉鎮種植大戶手中。

“這批化肥是客戶通過網上下單訂購的,上面有訂貨人信息、電話、地址,定貨量和金額,我們都看得到。”攸縣援偉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援偉農業”APP平臺上線運營,可提供工廠化育秧、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等網購預約服務,目前已接受訂單90多個,交易金額達100多萬元。

攸縣充分發揮各網絡平臺優勢,線上線下相融合,積極開發農資板塊,從農民最需要的耕、管、收和農資直供等服務環節入手,開展農資網上訂購、送貨上門等便民措施,做到隨需隨供、即時服務。

供需不見面,農資送上門。

天元區通過湖南叄農社區服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線上下單,配送上門。

淥口區通過網絡、上門等方式開展農戶種糧意向調查,彙總農資需求信息,反饋給農資供應商,目前已聯繫3家農業企業,調運22個品種的優質農作物種子約380噸,調運各類有機混合化肥近250噸。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儲備充足,其中,種子1753噸,化肥58113噸,農藥387.7噸,地膜504.7噸,農資價格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炎陵縣心農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苗木基地,村民進行春耕鋤草與挖苗。

春耕生產“全副武裝”

2月12日,醴陵市茶山鎮轉步口村,“禮品果蔬生產基地”正在組織育苗,280餘畝田地上,20餘名工人“全副武裝”,緊鑼密鼓備戰春耕。

春耕生產等不起、慢不得,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復春耕?該基地負責人楊炯曾一度發愁。

“儲備口罩、體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做好返崗員工體溫監測,基地及時消毒,食堂實行分餐制……”村委會送來了關於復工復產的具體做法要求,幫助他組織生產。

“大棚全面消毒,每個人進入都要測體溫、戴口罩。”楊炯說,“我們會繼續抓好疫情防控,保證蔬菜按時供應上市。”

茶陵縣棗市鎮洞口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戴著口罩的菜農們正忙著採摘新鮮蔬菜。“往年這個季節,我們基地的蔬菜基本上銷往長沙、株洲、江西等片區,今年我們優先保障本地‘菜籃子’需求。”合作社負責人李淼表示。

攸縣皇圖嶺鎮湖南康柏農業有限公司產業基地裡,蔬菜長勢正旺。

淥口區南洲鎮的溫室大棚裡,大壩蔬菜種苗專業合作社社長文春花正為前來選苗的種植專業戶介紹種苗。今年開春,該合作社已經接到500多萬株蔬菜種苗訂單,經積極復工加緊生產,目前已經出土交付100萬多株。

“疫情結束後,我們計劃增加一個基地擴大規模,帶動村民發展蔬菜種苗生產。”戴著口罩的文春花眼睛裡明顯有著笑意。

市農業農村局介紹,防疫期間,全市農村蔬菜種植、農業園區、畜禽養殖等一直在生產,11萬畝在田蔬菜長勢良好,能保障蔬菜基本供應,蔬菜批發價格總體穩定,全市生豬存欄142.3萬頭,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近七成。


供 圖 | 株洲市農業農村局

編 輯 | 孫曉靜

審 核 | 李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