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累也要前行

转眼间,已到不惑之年,按照常理来说现在应该是成熟、稳重、事业有成。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而是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常常在新闻中看到中年常年按部就班的工作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稳,有的只是更多的焦虑和无助,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老人疾病缠身,小孩进入叛逆期不听话,自身知识更新迭代慢,事业停滞不前,精力也越来越差,多亏年轻时喜欢打篮球留下了一个好的底子,不然还真撑不下去。有时深夜睡不着觉,不由自主的会进入到哲学方面的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只有我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才好?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迷茫、困惑,时刻交织在脑海中,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子曰:“四十不惑”。可是很多身边的朋友却都没有逃离“惑”的圈套。年前,又开始捧起了多年不碰的书籍,想在书的海洋中找到前进的明灯,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原来晦涩难懂看两眼就昏昏欲睡的书,这会儿竟能爱不释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想错过。慢慢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几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个人要真的能够知其所止,后面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管怎么样,都要保持自己的底线,真正做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心地坦然天地宽,猛然间似乎通达了许多,前方的路虽然仍不平坦,依稀间我似乎看到了远处的灯塔。


找到你心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