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古墓群:“京都”的地下博物館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是當年高昌故城居民尋求死後安樂的幽靜之地,在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達官貴族、威武將軍,也有平民百姓、下層兵士。因而又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是吐魯番地區的地下博物館”。阿斯塔那古墓群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其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清理西晉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見的繪畫有壁畫、版畫、紙畫、絹畫、麻布畫等多種形式,內容可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天文圖。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絹花、彩繪陶罐,絲、毛、棉、麻織物等。此外,還出土各種文書2000餘件,文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墓中數以百計的千年古屍,是研究歷史上新疆居民的種族、民族特徵的珍貴人體標本。

阿斯塔那墓地的發現,為研究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阿斯塔那古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偏南約40公里處,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約形成於公元3-8世紀,距今有1700多年曆史。整個墓群從古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2公里,佔地10平方公里。

阿斯塔那旁邊還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稱“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阿斯塔那”為維吾爾語“京都”之意;“哈拉和卓”為傳說中怒斬惡龍為民除害的維吾爾古國一位勇士的名字。這兩處現分別為當地兩個相鄰村莊之名。

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歷史學界受到廣泛的重視,素有有“地下博物館”之美稱。整個墓葬群共有古墓葬500餘座,埋葬著西晉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貴族、官員和平民百姓,只是尚未發現高昌國王的墓葬。鞠氏高昌王國名將張雄夫婦及其子張懷寂,就葬在這裡。阿斯塔那墓群的墓穴多系從夾有戈壁石的黃土層中掏挖而成。由於這裡地勢高敞,氣候炎熱乾燥,墓穴內形成天然無菌環境;墓中古屍及隨葬物品歷經千年都不腐爛,從而保存了大量文物。很多繪畫、泥俑及其他成千上萬件出土文物色彩鮮麗如新,保存十分完好。出土的唐代水餃,形狀與今無異,裡面的餡,也完好如初。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區域分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形制是以一個家族的習俗來營造自己的墓地。在墓區處處可見井然有序、界線分明的一個個塋院。鼓區內是一個父系大家族的墓園,按照祖、父、子、孫輩份大小,依次進行排列,非常正規。墓葬皆為土洞墓,墓室中大多是居住在當地漢族人,少數為兄弟民族,此處以姓氏為家族的墓葬結構,同河西走廊以至中原墓葬有許多相似之處。阿斯塔那古墓位於吐魯番市東南約40公里。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平頂或穹窿形頂。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麵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古墓中出土有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這裡出土的木乃伊(即乾屍),足可與埃及木乃伊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區約40公里,位於火焰山之南,高昌故城之北約2公里的地方那裡有一片開闊的土地,地上可見隆起的土丘,古墓就深藏在這些土丘之下,如今已有三處墓穴開放,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旁還有哈拉和卓古墓群,它們分別是兩個相鄰的居民村的名稱阿斯塔那是維吾爾語“首府”的意思,因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離此不遠而得名。

哈拉和卓是古代維吾爾王國一位大將的名字,他死後,人們就將其生前駐地命名為哈拉和卓阿斯塔那古墓群位於西面,哈拉和卓古墓群位於東面,本是兩個墓區,後統稱"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 ,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各位知道,高昌故城在吐魯番的歷史上曾經是漢代以後,元代以前西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高昌故城北郊、東北郊和西北郊的地方就成了當年各族居民尋求死後安樂的幽靜之地。

在這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埋葬在這裡的有達官貴人,也有將軍和武士,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經歷代沿襲,再加上吐魯番地區特殊的地理狀況和氣候條件,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就成了一座著名的反映高昌故城風貌的地下歷史博物館。

阿斯塔那古墓群現清理出三座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先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墓葬形制阿斯塔那墓葬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米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內一般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此外還有少量的單人葬墓室頂為平頂或穹隆形,一般高為2米以上,長寬4米見方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墓室後牆的壁畫,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形象逼真,線條流暢。人們可由此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據考證,墓室主人大多數是居住在當地的漢族人,少數為兄弟民族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在晚清之前,這裡因由數量較多的古墓,便有盜賊時常光顧,但規模較小。18世紀以來,歐洲學者通過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發現自己來自於亞洲,這是歐洲探險家的盜竊中國文物的一個動機。阿斯塔那墓群在20世紀初遭英國的A.斯坦因、俄國人П.К.科茲洛夫、德國人A.von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盜劫。遭遇了80年左右的挖掘,其中以1900-1930年代的挖掘最為瘋狂,留下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因價值不大而被歐洲“探險家”丟棄,最有價值、最寶貴的早已被探險家們所盜竊。

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斯坦因分別於進行了四次中亞探險,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盜竊文物和書籍無數,今日學者研究中亞和、敦煌、西域,必須參看他的系列書。僅僅在1915年9、10兩個月份,他就從高昌遺址附近的哈拉和卓、阿斯提那古墓群中盜竊了323大箱文物,在運送回英國途中,因文物較多,即使是高大力狀的駱駝也被累死,據說前後在中國和中亞境內累死的駱駝就高達300多頭。為了避開中國政府的監管,他曾把這些文物存放在英國駐新疆領事館內,以領事館物資的名義躲避中國政府的監管檢查。

1905年及之後,德國人勒柯克先後在哈拉和卓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破壞性挖掘,盜走文物。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在阿斯塔那古墓地進行了發掘,外國探險家首次在這裡發現了乾屍。下半年,吉川小一郎又獨自一人在這裡進行了兩次發掘,獲取大量乾屍。他們將乾屍裝箱,於1914年運到了日本。這次運往日本的阿斯塔那乾屍共有10具,計有男屍5具、女屍4具、小孩屍1具。其他文物無數。

1930年,中國的黃文弼在此進行過發掘。

1946年,朝鮮族畫家韓樂然在阿斯塔那發掘墓葬4座。

1947年,記者楊帆群在阿斯塔那發掘墓葬11座。

俄國人也不客氣,他們充分利用帝國主義侵華特權,瘋狂盜竊中國文物。

經過外國探險家破壞性的挖掘之後,古墓群最精華的文物基本流失殆盡。現留下的文物是因價值不高而被外國探險家隨手丟棄的。

建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這裡先後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圭了數萬件文物,包括絲綢織品、壁畫、陶器、木器、錢幣、各種墓俑、墓表、墓誌等,尤為珍貴的是這裡還出土了2700多件各種古代文書。

在發掘過程中,工作者們清理了近400座古墓。當地文物工作者發掘了12個,只有一個墓未被盜,其餘都遭到中外盜墓人的洗劫,墓室裡找到的一個俄國火柴盒便是他們遺落的,文物遭到了極大的損害,令人扼腕。

但殘存的文物仍極為珍貴:僅文書一項,經學者們多年精心整理,拼合出總數2700多種,文書上的紀年,最早是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前後歷時五百年,其中晉十六國時期高昌郡的文書100多件,約佔全部文書的5%;割據的高昌王朝時期的文書700多件,約佔全部文書的30%,其餘為唐代文書,約1700多件。按文書形式分,有契約(包括租佃、買賣、僱傭、借貸等),籍帳(手實、計帳、戶籍、受田帳、欠田帳、退田帳、差科薄、定戶等帳等),官府文書(符沾狀,審理案件的辯詞和錄案,授官授勳告身行旅的過所和公驗、收發文薄、收支帳歷等),私人信札、經籍寫本、隨葬衣物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內容所及,大自典章制度,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小到純屬私人生活的瑣事,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高昌郡時代和曲氏高昌王朝的文書填補了本地區歷史記載的空白。現這批文書已經編成《吐魯番出土文書》,分十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

墓葬中的屍體在當地特別乾燥的條件下保存良好,有80%變為乾屍—木乃伊,高500多號墓穴中,80%的屍體都沒有腐爛,形成了乾屍-木乃伊。乾屍大多完整無損,有的連眼睫毛和眼縫中顯露的黑白眼珠都歷歷可見。其中,昌國一代名將張雄的乾屍身高1.9米左右,鬚髮衣物,保存完好,大將風度猶存。從直觀看,他們的人種族屬問題引發了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極大的興趣:即使研究分析他們的頭髮,也可瞭解當時的環境、飲食和人們疾病健康情況。

阿斯塔那的墓葬壁畫從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面貌,如高昌郡時期的哈拉和卓第98號墓的壁畫,畫面分成五組九個方框格,中心是墓主人一男一女拱手跪坐,身後兩名侍女站立,還有多人在勞作,有的執盆,有的推磨,有的牽牛執鞭,畫上有高輪牛車和鞍馬,有田地和葡萄園,是地主莊園生活的寫照。高昌王國時期的墓有的張掛著大幅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絹畫,伏羲手中並持墨斗為其他地方不見。絹畫還每以侍女為題材,畫她們欒棋玩耍,一幅僅存頭胸手的絹畫,穿小袖翻領“西裝”是古畫中最美的婦女形象。

隨葬的日用品多數是陶瓷和木器,有些是僅具形式的明器,波斯銀幣和少量東羅馬金幣及其仿製品含在死者口中,人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鎮墓獸和各色木俑,墓中還出土有墓表、墓誌、墓磚,對研究工作十分有用。

阿斯塔那墓葬區看不到石刻、祠堂、樹林之類地面物,甚至連封土都沒有,迄今還未找到高昌王室墓地,有的判斷就在墓區內某處,恐怕是要把探尋的目標移到山裡去。當地的墓葬形制都比較簡單,只是在深約四、五米的地下建一單室或雙室的墓,及個別的有天井、土臺子上陳放屍體,多數不用棺木,埋後填平墓坑並不起墳。但就在這一片空曠無物的戈壁下面,靜臥著數千具乾屍,人們設想在這裡建造一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乃伊博物館。

斯塔那古墓的發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迄今為止,國家先後有計劃地進行了14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墓葬456座,墓葬最早從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到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時間跨度為500多年。古墓中出土了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著名的有共命鳥紋刺繡、伏羲女媧圖、壁畫等,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於人類學、考古學、醫學等學科的研究,特別是對新疆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遊客們,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參觀即將結束了,就古墓而言,參觀是比較枯燥的,然而它向人們揭示的內涵卻是十分豐富的,透過一個側面,它向我們展現了古代西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有助於我們全方位地去認識新疆、瞭解新疆。

出土文物欣賞

各類壁畫:

木身彩繪高髻泥頭男傭

唐通高26.6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彩繪戴高帽胡人頭像

唐高14.5釐米,寬6.5釐米,厚8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24號墓出土

彩繪寶相花小木罐

唐通高7.5釐米,口徑5.6釐米,腹徑8.7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30號墓出土

女舞俑

唐通高29.8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號墓出土

彩繪跪地坐女泥俑

唐高1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14號墓出土

彩繪騎馬武士俑

唐通高34釐米,長27.5釐米

1964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9號墓出土

彩繪文吏俑

唐通高23.9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1號墓出土

宦官俑

唐高34.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號墓出土

彩繪騎馬泥俑

唐通高37釐米,長30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儀仗俑

唐通高28.1釐米,通高31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彩繪騎馬侍女俑

唐通高34.5釐米,長33.5釐米,寬13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豬首人身俑

唐通高79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15號墓出土

雞首人身俑

唐通高78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15號墓出土

人首豹身鎮墓獸

唐通高86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224號墓出土

彩繪泥人首鎮墓獸

唐長62釐米,高72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彩繪泥塑鎮墓獸

唐通高83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16號墓出土

彩繪泥鞍馬

唐長83釐米,高7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木碗、木盤

(小)口徑7.8釐米,底徑5.5釐米,高5.8釐米;

(大)口徑25.2釐米,底徑14.7釐米,高2.1釐米

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彩繪木箭箙

唐長22.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91號墓出土

彩繪伏羲女媧絹畫

唐縱226釐米,上橫127釐米,下橫102釐米

1965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40號墓出土

彩繪伏羲女媧麻布畫

唐縱176.5釐米,上橫118釐米,下橫92.5釐米

1964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45號墓出土

木圍棋盤

唐長18釐米,寬7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號墓出土

木質五絃琴、琴幾

琴長23.5釐米,寬3.2釐米;

琴幾長24釐米,寬3.2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號墓出土

彩繪木團扇

唐長13.6釐米,直徑4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501號墓出土

彩繪“踏謠娘”泥俑

唐通高13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黑人百戲俑

唐通高12釐米

1966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彩繪臥牛

唐長12.5釐米,高6.5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彩繪舞獅泥俑

唐通高13釐米,長11.6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彩繪泥塑男立俑

唐通高14.5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

彩繪高髻侍女立俑

唐通高3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29號墓出土

彩繪舂米女俑

唐高13.5釐米;

彩繪簸糧女泥俑

唐高10.8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1號墓出土

彩繪推磨女俑

唐高1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1號墓出土

彩繪擀餅女俑

唐高8.4釐米;

鏊子

唐高3釐米,直徑8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1號墓出土

木牛車

唐長61.5釐米,寬46.4釐米,高41.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9號墓出土

髮髻(假髻)

唐長14.5釐米,高8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4號墓出土

銅眼罩

唐長15釐米,寬5.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27號墓出土

網幘

唐寬15.5釐米,高10.4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76號墓出土

藍色如意鞋

唐長25釐米,寬8.5釐米

1968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04號墓出土

麻鞋

唐長25釐米,寬7.5釐米,高6釐米

1964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7號墓出土

延昌廿六年墓誌

公元586年長34.5釐米,寬34釐米,厚4.5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26號墓出土

重光元年汜法劑隨葬衣物疏

唐長38釐米,寬26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51號墓出土

嚴苟仁租葡萄園契

唐長29釐米,寬15.5釐米

1967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93號墓出土

開元四年《論語》鄭氏注

唐長23釐米,寬26釐米

1964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7號墓出土

高昌內藏奏得稱價錢帳

唐長184釐米,寬27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514號墓出土

瓜州都督府給西州百姓遊擊將軍石染典過所

唐長78釐米,寬28.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509號墓出土

東羅馬金幣唐直徑1.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50號墓出土

聯珠對雀“貴”字紋錦

隋長27釐米,寬26釐米

1966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48號墓出土

藍地對鳥對羊樹紋錦

唐長25釐米,寬12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51號墓出土

對鴨紋錦覆面

唐長18.5釐米,寬20釐米

1967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9號墓出土

幾何瑞花紋錦

唐長19釐米,寬8.8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彩花條錦

唐長18釐米,寬14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05號墓出土

文明元年麻布

唐長28釐米,寬19.5釐米

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9號墓出土

紫色菱紋羅

唐長30釐米,寬22.5釐米

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

聯珠鸞鳥紋錦

7-8世紀長26釐米,寬19釐米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2號墓出土

菊花式糕點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葉片形點心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九瓣花式糕點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花式糕點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餃子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寶相花紋點心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菊花式糕點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四稜型點心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小油饢

唐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331號墓出土


阿斯塔納墓地“共命鳥”紋刺繡

關於共命鳥還有個譬喻故事。據《佛本生經》記載:

往昔久遠之時,雪山下有二頭鳥,共同一身,一頭曰迦嘍鳥,一名優波迦嘍鳥。此二鳥,一頭若睡,一頭便覺。 迦嘍鳥偶睡,時,近有一果樹,名摩頭迦,優波迦嘍鳥思曰︰我獨食此華,若入腹中,二頭俱除飢渴。遂未告知迦嘍鳥而食之。其後,迦嘍鳥聞之,即生嗔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語我知,不喚我覺,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從今後,所得飲食,我亦不喚之而自食。後,遊行經歷,忽遇一毒華,迦嘍鳥即食之,二頭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