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課外的補習班會去的人多嗎?你怎麼看?

太陽正暖


完成課內的作業

就算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了

課外補習有時是必要的

補充校內學習環境的認知缺失

學習真實社會環境中的交互方式

在疫情期間和以後

最大的影響

是集體性面對面的學習方式趨少

互聯網教學補課機會增多

但是有一種能力要加強

搜索什麼,如何搜索,如何甄別,如何吸收……



聖賢民強


疫情之後,課外補習的需求是否會多?首先這個問題太大,應該加個身份,是小學生?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

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補習問題,取決於家長;而高中生的補習問題,學生與家長就各一半。

人群分好後,就要開始研究疫情對這幾種人的影響。

我的結論是:關鍵因素取決於是否有剛需!我認為對高中生無影響。

小學生和初中生,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家長。疫情這段時間,有2個影響。

第一個影響因素:對家庭的經濟收入是有影響的,作為父母這時候不光要考慮孩子的學習問題,還要考慮整個家庭的開支問題。所以疫情過後,由於經濟問題,會減少一小部分家長報補習班。

第二個影響因素:疫情過後,上學期即將結束,在線教育的的巨頭們會不會為了留住客戶,一直免費到上學期結束(7月)。在線免費課程較多,作為家長當然喜歡免費的,雖然效果如何不知道,但貪小便宜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高中生群體,家長和學生是我們要考慮的。他們有更強的剛需,面臨很快就要高考了。對孩子的學業自然是非常重視,所以在補習班上自然會更願意投入。所以疫情過後,對高中的群體沒什麼影響,或許反而會增多。

此次的疫情,其實已經讓國人意識到教育系統需要深化改革了。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線上教學的技術問題,講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還有一個關鍵,小學到高中,很多學科,學了就忘,等於沒學,這是為什麼,因為學生只是單純地背,只停留在會,根本就沒達到會。紙面上寫出來的,和實際操作相差很遠的。所以補習班有意義嗎?硬試教育束縛了太多孩子的思想。

一、為什麼學習就一定要去學校?如今的日常消費,難道不是從線下大多已經轉移至線上了嗎?

古時候,有個詞叫遊學,古人小小年級就四處遊走求學,不光是長了知識,還增長了生存能力。所以為什麼現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麼差?他們需要更早地進入社會,邊學邊瞭解社會,而不是停留在書本上,停留在聽說上。

二、教學模式不人性化。我深有體會,我初中的時候,學習比別人慢,而且我的理解力與他人也不同。比如英語學習,我就很奇怪為什麼聽力題裡的老外發音,與老師教的發音不一樣,以致我聽力題成績差。這個問題我問過老師。我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為什麼別人都聽懂了,你聽不懂。你下次記住就行了,不要問這麼多為什麼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自然問題就會不同。我所面對的教學方式卻是,學生只能有同種類型的疑惑,老師也只有幾個答案。這根本就沒有探索式的學習精神。我學得慢,沒學會,不行,老師不會等你。每個人的智力發育時間是不一樣的。

三、如今的老師,是一個填鴨者。而不是作為一個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人。這是很可悲的。據美國的專家調查得出,往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裡大多是擁有豐富的藏書。這是為什麼?不是因為父母有文化,教育的原因嗎?答案不是,而是大量的藏書激發起孩子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

四、高中畢業,難道就要上大學嗎?我不可以去學習技術,當個高級藍領嗎?我不可以去種地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們應正確地看待這句話。不是說其它行業都是低下的,而是說,鼓勵人們,要將傳統的行業與科學或新知識相結合,促進傳統行業的進步。而不是以前是用牛耕地,如今還是用牛。所以,為什麼一定要上大學?為什麼很多崗位在招人的時候都設了一個門檻,不招高中生,初中生。

最後希望此次疫情能喚醒民族意識形態的覺醒。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讓其更幸福更好地進入社會。如何的社會有多少人是眼高手低的?這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無事笑天下


疫情之後,我認為不會有太多的人去上課外輔導班。因為在疫情期間,教育部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方案。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在線上上課,雖說有的老師在互聯網方面不是很精通,但是不影響他們在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上午講新課,下午答疑,解決孩子們的疑慮和不懂的問題。還有就是各個品牌的線上教育平臺的免費公開課,講解風趣,幽默讓孩子玩樂中掌握了許多重要知識點和一些課外拓展的知識。孩子學會掌握了就沒必要去課外的補習班了。但也不排除一些不自律,不聽老師話的學生,沒在家學習掌握好老師知識點,在復課後跟不上課程節奏,而上課外輔導班的情況。疫情就算結束也要保持疫情期的一些習慣,出門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儘量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不了要做好自我防護和消毒。


學生寶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020000d74bfa96d789\

李老師—


可能會增多,有些學生在家學習網課的效率不高,有些課程落下了,可能會到課外補習班補課,把落下的課程追上去。



工程審計style


疫情期間大家在家裡呆了一個月,21天養成一個習慣,疫情過後有些人上網學習的習慣就養成了,所以這個疫情後肯定會有人習慣在網上學習不去補習班學習。但是,線下的學習也有它的優勢,比如面對面的效果肯定是更好的而且人與人還有鏈接和互動,就看看重什麼再選擇了。


芊媽育兒分享


這次疫情最大的變化就是。沒有想到網絡授課爆發式的增長。讓人認識到網絡教育的厲害。作業幫、猿輔導等教學網絡,依靠大數據,團隊優勢,優秀人才資源。是社會教學輔導不能比擬的。甚至是學校的教學也無法比擬。


楚風堂主人


老師辦班,能不去嗎?無奈之下還是要去!


用戶4501243191


估計會有很多家長著急,認為進度趕不上,會給孩子報班。其實家長不要有無謂的焦慮,學校會兼顧好教與學,會讓學生學得了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