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战斗机

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

苏-27的Lyulka AL-31F涡轮扇叶发动机间距较大,提供比较好的安全性,以及进气道无间断的气流。同时在高迎角时帮助维持发动机气流。在进气道中有过滤网防止起飞时异物被吸入引擎。它的结构采用了约30%大量的钛,比例比任何当时的飞机都高。没有采用复合材料。后掠翼的前沿延伸融入机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装置导弹或电子反制设备。

研制历程

苏-27战斗机的开发始于1970年代,首架苏-27原型机T-10-1于1977年初出厂,当年5月20日在接近Ramenskoe市的儒可夫斯基飞行试验中心由试飞员伊留申完成其处女航。

型号演变

Su-27UB(设计局号T-10U)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双座纵列教练机。Su-27UBK(设计局号T-10UBK)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UB出口型。Su-30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双座纵列空优战机。Su-30I-1 Su-30MKI的首架原型机。Su-30K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30出口型。Su-30K2
共青城厂制造的双座并列型战机。Su-30MKI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印度Su-30MKI,装有前翼、矢量推力和先进火控系统。Su-30MKK
共青城厂制造的中国Su-30MKK,采用Su-30的标准机体。Su-30MKR
发展中俄国Su-30MK,采用Su-30MKI的机体装备俄制航电系统。Su-35BM
有别于之前由T-10M发展的三翼面苏-35型号,系基于苏-27SM2发展而来的新一代4++代多用途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