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疫满月 五华“监管蓝”一线坚守保民安

掌上春城讯

实时在线的医药监管“答疑专家”、每天“刷圈”2万步守护“菜篮子”的监管员、“疫”线打假的老党员、有事能抗连续33天在岗的“朱管家”……距离1月2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2月24日刚好是这群五华市场监管人抗疫的第33天。

还没等上级指令下达,从那天开始,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员已做好值守准备,放弃春节休假,面对疫情带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主动坚守“疫”线,积极响应上级严控疫情的各项工作部署,织密织细市场监督管理防控网,时刻做好应急处突,由内而外、齐抓共管,用“监管蓝”的本色筑起抗疫一线阻击屏障。

“疫”线打假守底线 维护市场发挥党员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警报拉响时,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防疫工作。通过发动各基层党支部力量,层层落实、压实责任,号召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用实际行动向疫情宣战。

23年党龄的护国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时公海主动请缨,成为春节期间该局驻守防控护国辖区的第一批党员监管员。护国辖区地处昆明市中心,人流大、市场商超经营户众多,在当下全国口罩、体温枪、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销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的违法行为是当前的监管重点。

1月27日,时公海和所上同事拉网排查,查获南屏步行街一游动商贩售卖683个“三无”口罩,还涉嫌哄抬价格,他们不仅当场依法扣留,并连夜对这批口罩追本溯源。当晚9点,他们在商贩家中查获130个“三无”口罩,而后顺利摸查到官渡古镇一个口罩批发假源头。他说,“作为党员,一定要给老百姓堵住在这些害人的口罩!发现一起,立案一起,调查处理一起”。1个月内,护国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共查办假冒伪劣口罩案5起,扣留不合格口罩2796个。同时,通过启动“涉疫”消费举报投诉快速流程,打开监控雷达,延伸监管触角,实现24小时内办结疫情相关投诉案件。

为有效防控疫情,打假之外还得阻断源头。时公海和所上监管员主动响应五华区对全区24个集贸市场开展的“大清扫、大消毒”活动,督促市场、经营户每天消毒、清扫,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并建立消毒台账,保持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的市场环境,保障护国片区集贸市场交易规范有序。截至2月13日,已将原活禽交易、宰杀设施设备清理出市场,并对原活禽交易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毒。

医药监管“答疑专家” 大家安全健康小家才有幸福

今年1月中旬,来自武汉新冠肺炎事件的消息,让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科科长徐映萍隐约感觉不妙,她基于谨慎考虑,主动取消了与家人的休假旅游计划。1月21日起,徐映萍实时关注着疫情变化,并提前向辖区内385家药品经营企业、25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预警。每天叮嘱企业务必严格保证正规进货渠道,同时带领科室人员上门检查摸底,督促企业按要求登记购买发热、咳嗽药品人员的情况、检查药械销售情况。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徐映萍能及时掌握到医药市场最新动态。

2月6日下午4点,徐映萍接到云南立之康药业有限公司下马村店反馈,有武汉回昆顾客到店购买退烧药。她立即上报情况并指导药店及时消杀、疏散购药顾客,第一时间帮助辖区街道办事处找到这名顾客,开展体温测量等筛查工作。

抗疫期间,业务过硬的徐映萍早出晚归,对企业的咨询尽可能实时答疑,虽然和女儿约定回家不玩手机,可电话来了还是第一时间耐心解答、指导工作。别人眼中的医药监管“答疑专家”,在女儿心中却是时时想念的“超忙妈妈”,对此她很愧疚,但作为抗疫一份子,她始终认为,大家安全健康了,小家才有幸福。抗疫初期,她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市场监管人员,虽没有直接在医院对抗病毒,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前总会问人生努力是为了什么,此刻才明白,当你有能力在危难时去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无论大小都是值得的”。

1个月过去了,徐映萍所在科室联动各个监管所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1786家次,抽查抗病毒类药品25批次,检查口罩销售和使用单位1761户次;当场整改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宣传问题16起;暂扣涉嫌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不合格口罩 25818个,及时打击惩治不法行为,维护了医药市场秩序。

稳价保质“两手抓” 反复检查只为民安心

2020年1月23日,大年三十头一天,普吉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张瑞培的妻子接到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春节放假的通知,他笑着调侃道,“老婆,你们医务人员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市场监管人给你们稳定后方噶”!妻子电话刚挂,张瑞培也接到单位待命值守的任务。

1月24日天未亮,张瑞培就和所上同事依次去走访五华区林家院市场、王家桥民生市场、王家桥干菜批发市场、普吉三八街天街市场,劝阻经营户立即停止活禽交易,告诫水产户暂停从外地采购水产品,检查出售肉类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查处销售野生动物活体、肉类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对他来说,这是再常规不过的市场监管工作了,可面对疫情防控要求,这样反复排查却是最基础、最有效的市场防护手段。

不仅如此,他还琢磨着让大家更好地遵循防疫专家建议,作为市场监督管理人的身份,还能做些什么?戴口罩,首先要保证老百姓买到的口罩质量合格、价格公道;勤洗手,就要加强宣传力度;减少外出,就需要守护好市民“菜篮子”;取消聚会聚餐,还应加强餐饮服务行业监管力度。为此,张瑞培成为一天跑6个市场商超、刷圈2万步的市场监管人。

为了守护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张瑞培每天查货源、验证照,对比蔬菜、肉类、粮食制品、水果等类别不少于17个农副产品价格,将局里新启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开到市场门口,帮助市民免费快检食品农残……一个个工作程序都在围绕着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开展,确保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

连续在岗33天 为冲在一线的战友保障后方

自从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启疫情防控模式,党政综合办的工作几乎没停过。

及时做好上情下达,督察落实市场监管与疫情防控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整改,还要面对每天不同渠道、不同部门汇集而来的工作要求,需协调解决的困难,作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朱俊宇感到疫情防控的时效压力,为了加快党政综合办公室的运转速度,截至2月24日,已是他连续在岗值守的第33天。在他的办公室,听到最多的话是“有什么困难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协调解决”“好的,我马上过来”,他成为同事眼中随叫随应、有事能抗的“朱管家”。

从一名基层党员公安转型到如今的市场监管人,曾经多次重大活动的工作经验提醒他,在这次举国上下齐动员、共参与的特殊战役中,市场监管部门工作性质特殊、危险系数较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外勤人员到岗时必须解决最基本的防护保障。1月中下旬,他提前跑遍单位周边各零售药店,采购到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200个,可全局300多号人怎么办?优先解决一线外勤人员!这也为23日全局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整治行动提供了及时的防护保障。当晚,他又连夜带领党政综合办人员拟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案》等系列文件,保障全局抗疫工作从开始时,任务明确、重点突出。

为了实现“人员必到岗、物资必保障、任务必落实、目标必实现”的要求,朱俊宇根据各所不同管辖区域和工作要求,合理分配上级配发的防疫物资,同时尽量简化监管一线信息报送过程,甚至会为让他们多休息,尽可能多承担其他科室信息汇集工作;帮着各部门解决困难,充分为各业务科室、基层监管所运转提供保障;为全局的防疫业务做好各类方案拟制,以及日常疫情工作简报、重大事件专报的撰写。

在朱俊宇所在的部门,每周都能统计出一份详细的监管大数据。1月20日至2月24日,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051人次,关停24个集贸市场活禽经营户176户,检查经营场所1400次,涉及经营户11525户; 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垃圾清运、清洁消毒市场799个次;送达疫情防控通告3000余份,引导、取消44家农村客堂聚会聚餐,涉及人数达19500人次;“涉疫”消费举报投诉启动快速流程,接口罩、药品、消毒剂的消费投诉779件,已解决663件;检查口罩销售和使用单位1714户次,查获假冒伪劣口罩25818个,立案25件,结案15件,罚款196496元,没收违法所得42382元,及时打击惩治不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产复工,疫情下的昆明逐渐有了复苏迹象,朱俊宇已为复工企业向上级提交解决口罩、体温枪、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短缺问题的申请。他坚信,众志成城必能共克时艰,作为五华“监管蓝”的一份子,能在提效提速的抗疫工作中,守护家乡百姓的生命健康。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卿/文

孙千喻/摄像、剪辑 马海龙/摄像

编审:周婷 符亚丽

终审:李严

戳图片关注更多疫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