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3人口消失,“上帝”没有出现


14世纪中叶,整个世界正在酝酿巨变。


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是罗贯中和施耐庵,他们的外国同行,有但丁、薄伽丘和达芬奇。


这是个灾难丛生的年代,彼时影响世界最甚的动物,并不是人类。


是老鼠。


早在公元1339年左右,因为气候变化,草原植被不再适合老鼠生存,所以它们常常大群四处流窜,寻找食物。


其中一些老鼠,身上带着黑死病菌,它们身上的跳蚤,更增加了瘟疫传播的速度(这种细菌喜欢生活在动物血液和跳蚤的胃里)。


于是,人类的恶梦开始了。


瘟疫的攻击线,就是一条死亡线(见下面的视频)。


印度人口大幅减少,两河流域尸横遍野,以坚强灵活著称的库尔德人躲到深山,仍难逃劫数。


一年前,囚徒去过埃及开罗,开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50万人,瘟疫在该城爆发后,每天死亡过千人。


因为在患者肌肉因病坏死的地方,皮肤表面会显出黑色斑点,因此称为“黑死病”。


很多名画反映了当时的景象,从死者扭曲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到他们将死前的愤怒与绝望。


真是人命如草芥。


对欧洲来说,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中世纪的欧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社会生活上,都是最黑暗的时代,人民群众无比压抑,十分悲惨。


公元1347年秋天,带有黑死病菌的老鼠藏在热拉亚人的船上,被带回意大利本土,很快瘟疫横行。


第二年,在灾情最严重的佛罗伦萨,80%的居民已经魂归天国。


佛罗伦土著居民薄伽丘,是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的旗手,他创作了写实主义短篇小说《十日谈》,详细记录了当时人类的惨状——


“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倒地而亡,呆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


“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尸体;”


“兄弟抛弃兄弟,父母拒绝照顾孩子……”


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部小说记录了这种令人绝望的景象,这部小说叫做《水浒传》——


“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到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


“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天下大乱,人间地狱。


人类那个时候还对传染病一无所知,他们对瘟疫的恐惧,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


大致统计,14世纪的这次瘟疫,致全球7500万人死亡,其中欧洲人口消失三分之一。


有专家认为,死亡数字可能远不止于此。


数字可能是多少呢?


2亿。


超过当时世界人口的一半。


此后100多年,欧洲经常遭遇“黑死病”的阵痛——不管规模大小,平均每10年爆发一次。


上帝的剃刀,何其无情。



好像死于瘟疫者,都是很惨的。


“发热、发冷、极度衰弱,神经紊乱”;


“剧烈咳嗽吐血、全身散发出恶臭,其汗水、粪便、口痰和呼吸都臭不可闻”。


一般情况下,患“黑死病”者,48小时内死亡率,接近100%。


堪称头号瘟疫杀手。


在我看来,更令人不能接受的,好像不是死亡。


有生,便有死,告别是人类的常态。


但因患烈性传染病去世,家人往往见不到死者最后一面,尸体被迅速火化或深埋。


就连幸存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好像骨肉之情,只是一场幻梦。


鸟嘴面具,已经成为中世纪医生的标配,看到它,就意味着死亡已经不远


没有足够的科学、医学支撑,是人类在瘟疫中死伤惨重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430年,黑死病曾经袭击雅典,接近一半人口死亡,其中包括如日中天的平民领袖伯利克里。


之后的几百年,罗马多次发生黑死病瘟疫,有时持续时间长达15年。


可以想象,那时的人类,只能苟且偷生。

  

人类的生活环境问题,开始得到重视。


别看现在的欧洲,美丽又宜居,那都是付出惨重代价后换来的。


中世纪,欧洲城市“脏乱差”的问题,十分触目惊心。


伦敦当时堪称世界上最肮脏的城市。


没有任何排污设备,垃圾遍地都是。


而这些,都是老鼠和跳蚤等小动物们喜欢的。


因为认知条件有限,也没有抗生素,当时很多医生做出了错误解读,开出的方子千奇百怪。


——有的医生,让病人吞服熔化的黄金或粉碎的绿宝石,一看这就是富家作派;


——有的医生认为,抵御毒气最佳的方法是,在炉中焚烧芳香的植物或粉末,或者随身携带被称为“苹果香”的琥珀和蜡的混合物,以产生强烈的香味;


——有医生认为,臭气才是抵御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他们每天都去厕所里呼吸,极其认真地吐纳;


——有的医生建议,烧灼淋巴结,涂蟾蜍液,或者用尿洗澡;


——有医生甚至劝病人喝下感染者的鲜血,以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每一次瘟疫,都带给人类深刻的改变。


这都是被逼的,人类别无选择。


黑死病的转机,就来源于欧洲自身的改变。


经过黑死病的充分洗礼,欧洲告别中世纪,人们在行动上,思想上有很多积极的变化。


变化之一,欧洲人更讲卫生了,城市有了专门的下水道。相应地,各种疾病减少,人均寿命变长。


有数字显示,黑死病到来前一个世纪,约有10%的人能活到70岁,而黑死病过去后的那一个世纪,这一比例上升到了20%以上。


变化之二,因为大量神职人员在瘟疫中死亡,显然人们期盼的“上帝”没有出现,基督教威望受到极大冲击(为之后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埋下伏笔),人类的世界被抬高。


变化之三,根据专家分析,幸运熬过瘟疫的人们,体内有了共同的免疫基因。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