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我真的不想回家:和父母“相爱”最简单也最难

1

“彤彤,你可真够专情的。”

“怎么啦?”

“在一起工作三年了,我就从没见你换过微信头像。”

“不是专情,我前脚把头像换了,我妈后脚就要打电话过来追问。”

“你妈妈真关心你,我妈可注意不到这些小细节。”

“嗯,是关心。”彤彤一边苦笑一边低声说。“因为头像是我妈指定的啊。”她在心里默默地回应。

彤彤今年27岁,家在山东,大学四年在四川成都,毕业后找了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就留在了这座城市。“一个女孩子,怎么选了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啊?”当别人问其原因,彤彤总是笑着说:“成都太好吃了,舍不得离开啊。”而真正的原因彤彤却不愿提及,她常常在想如果能像处理旧信件一样,将往事一一打包,丢进心里的杂物间就好了,也不用再重读。

从彤彤记事起,妈妈就是严肃的,难以取悦的。

彤彤得到一朵小红花,妈妈会说:“你原本可以得到两朵的。”

彤彤得到学习标兵的奖状,妈妈会说:“你英语比小白还少了5分呢,老师怎么把这个奖给了你?”

……

除此之外妈妈还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彤彤这边有个风吹草动,妈妈就会立马出现纠正,彤彤就像一辆小火车,而妈妈就像在前面铺设轨道的人,不允许火车轨迹出现任何偏离,而且只能一板一眼的走直线。

彤彤想: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妈妈会为我多把把关,也许再长大些就好了。

“我要你每天给家里打个电话,就那么难做到吗?”

“你又和同学出去玩了?一个女孩子10点了还在外面,像什么话?你别总觉得我唠叨,这还不是为了你好。”

“给你打电话怎么没有马上回过来,长大了,翅膀硬了?不需要爸爸妈妈了?”

……

毕业后的第二年,彤彤在一个读者见面会上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刘帆,两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三观又契合,稳定地交往了一年多后蓉蓉打算向家里说明情况。

“妈,我有男朋友了,成都人…….”她的声音仿佛还没来得及落地,就被电话那头妈妈的咆哮声击打了回来。

“当初你说去外地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我不同意,你和你爸两个人联合起来跟我软磨硬泡,你把那边的工作辞了吧,回家我们帮你安排个工作,踏踏实实的…….你在听我说话吗?”

“妈,我现在的工作正处在上升期,感情的事我也有自己的打算。”彤彤无可奈地说。

“你自从去了成都,家都不知道回了,你看隔壁王叔叔的儿子再忙每个月都要回家看看,你呢?”

“妈,你难道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吗?”

“你现在长大了,不听话了是吧?”

“妈,小时候你就要求我乖乖听话,可我今年已经27岁了,你还要我听你的话?万一哪天你不在了,你让我听谁的话?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会满意?”

电话两端忽然一下子都没了声音。

2

在最新一期《十三邀》中姜文说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可以做到如鱼得水,但是不拍电影时,回到现实,仍然面对的是十几岁时的困境,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自己在生活中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比如说怎么都处理不好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看见别人能和自己母亲又搂又抱,很亲昵,但自己做不到。直到妈妈去世,想处好,却一直也没处好。

姜文说自己也做了很多努力,他赚钱了给母亲买房子,母亲并没有表现出很高兴,而且还不愿意搬去住。而朋友同样给母亲买了房子,却得到了“好儿子”的夸赞。

姜文满心欢喜地把中戏的录取通知书拿给母亲看,本以为母亲会为他高兴,母亲却把通知书“啪”扔到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

“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而高兴。”说完这句话,姜文沉默了。

我们很难把在片场杀伐决断,说一不二,对所有细节都能果断、精准把握的姜文和生活中不自信的姜文联系起来。

他花了很长时间只想得到母亲的一个肯定,然而每一次迎来的都是打击和无奈,最终“求而不得”成为了迄今为止令他感到最失败的事。

3

谭雅出生在美国一个贫寒的家庭,她从小便在母亲的打击中长大,动不动就会遭到打骂和羞辱,唯一能让她感觉到一点温情的父亲也在她10多岁时被母亲赶出家门,从此她变成了一个极度缺爱的小女孩。

好在她在花滑上拥有极高的天赋,又肯刻苦努力的训练。

然而谭雅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冷漠的母亲都不会给她一点表扬和关爱,甚至还会拿发梳一边打她一边骂她是个“没用的废物”。

谭雅受到评委的不公平对待时,母亲还辱骂她:“我都替你害臊。”

母亲认为这种严厉、苛责、打骂会激发出女儿更好的表现。

15岁时她遇到了心爱之人,“你很漂亮。”这样的赞美让她欣喜若狂,她天真地认为可以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缺失的珍惜和爱,但好景不长家暴男的本性在婚后逐渐显现,愈演愈烈,谭雅却暗暗地对自己说:“妈妈打我是因为爱我,丈夫也是爱我的。”

谭雅不服输的毅力使她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位能完成三周半跳跃的选手,她打败对手,成为了全美最好的花滑运动员,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能力的增长,并不能让她拥有健康的心理。极端的打压式教育,糟糕的婚姻,舆论的摧残很快将她从巅峰拉了下来。

谭雅最大的对手南茜被谭雅的丈夫袭击,膝盖受伤,谭雅因包庇罪被终身禁赛。

她转行做了拳击手并调侃道:“毕竟暴力是我一直熟悉的事物。”

其实即使没有买凶伤人这一丑闻,谭雅的结局我们也是大概可以预测到的。长期的精神和肉体折磨最终酿成了她的人生悲剧。

几乎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却丧失了维系健康亲子关系的能力,家长执着于对孩子的绝对控制,沉迷于树立威信,却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在不断长大,家长自己却放弃了成长。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逐步放手的一个过程:婴儿时期,我们给孩子足够多的关爱和照顾,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幼儿时期,我们帮孩子培养各种生活技能和习惯。儿童时期我们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到了少年时期,开阔孩子眼界、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了首要目标。青年时期,我们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做决定。

你会发现父母从引导的角色中逐渐撤出,而孩子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独立个体。

所以一段健康亲子关系的维系靠的不是操控,而是双向成长,家长和孩子都应找到各自合适的角色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