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唯分论“杀害”了多少孩子

1

这几天《杀了你,我就是全班第一》的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第二名的孩子把第一名的孩子残忍的杀掉,其想法仅仅是可以得到第一,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多可悲!

其实杀掉第一的不是考第二的孩子,而是中国当下的唯分论教育。当前中国的教育为分数马首是瞻,小升初、中考、高考、研博考、公务员考、还有各类资格证考,哪一张不看分数?

很多学校高考励志名言就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里就充斥着残酷的血腥味,几乎所有人都把考场比做战场。分数就是生命,分数高于一切。

分数成就了很多家庭,但也毁了很多家庭。成就家庭的当然是那些因为高分而升入985或者211等理想的学校,或者参加什么奥林匹克比赛获得殊荣等。因为分数,也有不少家庭出现了孩子跳楼、自残、弑杀双亲等惨剧。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考第二的孩子杀了考第一的孩子,同时毁掉了两个家庭。

2

现在,唯分论愈演愈烈,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乖宝宝。旁人问及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说的一定会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我孩子在班上怎么怎么样,学习成绩怎么怎么样”;成绩学习不好,就是各种给他丢脸,不争气,没用。旁人问及孩子的时候,家长就各种牢骚,各种不满意。

孩子考个好成绩,家长满脸笑容,高兴得比孩子还高兴,又是许愿旅游,又是许愿买东西,你说咋办就咋办。相反要是考个差成绩,家长一脸沮丧,难受的比孩子更难受,好像地球末日已经来临,饭也吃不下,觉得睡不好,闹腾的全家黑云压城,雷鸣电闪。

有的家长甚之又甚,孩子考不好,对孩子不是骂就是打,孩子忍受不了家长的折磨,铤而走险,走上极端。我至今影响深刻的就是多年之前的浙江金华徐力杀母案,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母亲对他施加的学习重负而杀死了母亲,徐力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稍有不如她的意,就拳脚相向,还说“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你也没关系!”。

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这是多么的不理智,不科学?好孩子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一定是好孩子了。这样的说辞就好比是:高学历的人就一定素质高,素质高的人就一定是高学历的人。这样的言论本身就是矛盾的,片面的,不科学的。

3

一位从事教育的名人说:“如果你不关心分数,请不要和我谈素质;如果你只关心分数,请不要和我谈教育。不关心分数,只会让你的孩子失去目标,只关心分数,孩子只会成为盲动的机器,失去自我。”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度,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放任自流或过度集中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孩子学习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好成绩好名次≠好学生好孩子。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个性特长、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才是影响他/她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我非常理解家长希望孩子上好学校的简单想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没有错,但如果说家里面的老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爸爸妈妈,几代人的梦想都系在一个弱小的生命身上,试问孩子稚嫩的肩膀扛得起吗?不,他/她们扛不起大人们过多的期望。这般过大的期望只会压坏他/她们的身心。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心智、潜力等是不同的,有的学习好,有的体育好;有的手工操作能力强;有的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在其它方面却有过人之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不代表就不是好孩子!

有人会说,你不求分数,但学校求分数,社会求分数,没有高分,就没有好大学高学历,就没有好工作。

是的,这是事实,这需要国家国家人才培养机制和社会招募人才机制做出响应的变化才行。这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但作为家长来说,孩子是你自己的,你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活泼的、心智健全的,其次再追求好成绩高学历。这件事只有家长自己操心,社会和学校没人替你负责。

因此,作为家长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学习,更应该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成绩,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切记不要唯分数论,这将会大大损害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