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古人洞房花烛夜才能见到新娘,其实错的离谱!宋朝的婚姻就很现代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社交圈子比较小,又或者是职业原因限制身边异性朋友很少,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确实有些困难,所以就需要借助相亲这条途径来认识异性。

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绝大多数的人接受不了通过“相亲”的方式来认识自己的另一半。他们会觉得自由恋爱会使双方有更好的感情基础,婚后感情也会比相亲来的更加牢固。

但是这些人对问题看得太片面了,他们以为相亲只是现代人的发明吗?比如:平时大家在影视剧或者小说上面看到的古人对待婚姻很保守,都是不到洞房花烛夜根本见不到对方,更别提知道对方的容貌美丑了。

其实,这都是程朱理学兴盛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古人对于婚姻方面没有涉及所谓“道德”上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比如宋朝人在结婚前就会跟现代人一样有个相亲的过程,男女双方一起吃吃饭、喝喝酒、互相了解一下对方。

宋朝人吴自牧在《梦梁录》里就描述过北宋人的相亲过程。先是由媒人把自己掌握的女方信息,包括生辰八字等以草贴的形式告知男方,男方家长看过草贴后,请人测算,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克。

如不相克,并且有意继续交往的,男方就在女方草贴送达后的一个月内,选一个良辰吉日请媒人把自己这边认可的消息告诉女方。然后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时间地点交换“定贴”。

“定贴”其实就是男女双方除已经知道的生辰八字之外,别的信息的一个补充,用来加深男女双方对被此家庭的了解。“定贴”中有男女双方、甚至双方家庭的详细信息。

比如:男方祖上三代的官职、品级、名字,本次议亲的是第几个孩子,生辰年月如何,父母是健在还是去世,是否愿意上门,家中有多少金银财产、田地宅舍、房廊山园等。

女方“定贴”中的内容跟男方差不多,但是在女方的详单中还要增加一项,就是嫁妆的名称、种类及数量,如陪嫁的田地、房产、山园等等。

等“定贴”交换过后,男女双方就可以第一次见面了。男方准备好礼品选一个良辰吉日到女家拜访。这时女方招待男方,可在花园凉亭,也可到湖边画舫上双方相见。

相见时,男方需敬女方四杯酒,而女方则只用喝两杯。然后就是二人自由交谈时间,以增进了解。一般见面的时间为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到了傍晚男方就必须得告辞了。

经过半天的相处之后,如男方对女方有意,就在临走时把一只金钗插到女方的发髻中,表示看上了对方。如不中意,就送给女方彩缎两匹,以示礼貌。

如果男方给女方插了金钗,那这门亲事基本就定下了,接下来几个来回的走亲定礼后就是正规程序的结婚了。

如果男方送给女方的是彩缎两匹,那么男方在出了女方家门后又可开始转战其他花园凉亭,湖边画舫。女方也一样,可以在自家的花园凉亭会见其他的相亲对象。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相亲只是你认识别人的一个途径而已。不论是用哪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即将成为你另一半的人。

只要你真心真意的和他(她)去相处,不论你们是怎样相识的,最终都会成为携手一生的恩爱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