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侯宝林和马三立苦难记,一个借高利贷结婚,一个曾要过饭

相声界中虽然马三立的辈分要高于侯宝林,可侯宝林的相声影响力其实要远远高于马三立,并且侯宝林几乎是一己之力将相声从地摊艺术搬进了高雅的殿堂,尤其是进入人民大会堂被视为最大贡献,可以说实现了相声的俗到雅的转型升级,单凭这一点来看,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功劳要胜过马三立。马三立虽然名气也很大,并且说了一辈子相声,可他的相声多以家长里短等接地气内容为多,挺久了自然也有倦怠之感。

两人不仅名气大,年少时候的悲惨经历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侯宝林和马三立两人的奋斗史其实都是非常励志的教材,尤其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马三立十几岁的时候就遭遇了家庭变故,尤其是当他成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借高利贷给他成了家,也是从那开始,马三立家中出了很多事,一个是哥哥吸毒最终嫂子离异,而他的父亲也在那期间病逝,继母更是远走他方。由于结婚借的高利贷要还加上自己的孩子要抚养,所以马三立不得踏上了流浪卖艺之路,整整三四十年代,他风餐露宿,碾转各地卖艺求生。他在回忆录中写过1943年春节,马三立把家里破烂当卖一空才买了几个馒头,看着其他家鞭炮响起忙活守夜,而马三立家的孩子只能早早熄灯睡觉。读完不仅令人心酸。

相比较马三立的悲惨经历,侯宝林同样也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不到十岁的侯宝林因为父亲失业而不得已就出去打工,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打粥要饭等方式,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回想起来必然也很是凄凉。直到12岁,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也是从那开始侯宝林不断提高自己的相声技艺,后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建国之后也开始致力于对于相声雅俗的改良,还培育一大批的相声人才,比如马季,李文山,丁广泉,师胜杰等。

不过,侯宝林虽然对于相声界有着突出贡献,可一直被外界诟病就是关于私生子问题,虽然矢口否认,可已经有太多的迹象能够说明外界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相比较这一点,马三立倒是没有多少绯闻缠身,所以在业界的声誉和口碑也要更上佳一些。所以德艺双馨这个词有的时候还真是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