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郑州商品交易所: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从最初以农产品为主的交易所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交易所,成长为具有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交易所之一。2018年,郑商所累计成交量为8.18亿手,成交金额为38.23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9.55%和78.88%,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13位。

作为我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中西部唯一、全国4家期货交易所之一,郑商所自成立以来已多次创造业内第一:国内第一个化工品种PTA期货挂牌,拉开了郑商所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的序幕;上市国内第一个危化品种甲醇期货,上市中国最大市值能源品种动力煤期货,相继推出5个世界独有的期货品种。

如今,郑商所品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承担起更为重大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政策精神,按照证监会相关部署,郑商所于2016年开始以“扩大覆盖范围、助力精准扶贫,丰富试点内涵、贴近农户需求”为原则,积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建设工作。

3年来,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品种从2个增加到3个,试点项目从6个增加到40个,从单点开展到县域全覆盖,从4个省(区)增加至9个省(区),惠及农户从7675户增加到50132户,支持资金从425万增加到5000万,试点赔付率从零赔付增加到72.23%,平均保险费率从5.68%降低到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