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買保險了嗎?是分紅型保險好還是大病保險好?

做一個有準備的人


你好,俗稱的大病保險就是重疾險,其實也有分紅型的,這類保險除了有保障功能外,還帶一部分分紅功能。但是,分紅是保險公司根據每年盈利情況拿出來一部分分給客戶們,至於能分多分少,由保險公司說了算。

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家裡有礦的話,還是建議先買保障類型。如果買保障類型的產品,就一定不要跟兩全、分紅等字眼掛鉤,一旦帶上這些,保費就會貴很多。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在做保險經紀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做車險電銷管理的,在做電銷管理之前,我也在國內一家老牌壽險公司呆過幾個月,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懂點保險。前幾年我考慮給自己配置一份大病險(重疾險),彼時已離開壽險很久很久,從事車險管理由5、6年之多,當時依然很自信自己對保險的瞭解。

朋友介紹我認識了以前我所在壽險公司上海某支公司業務員王某,當時我表達了要買大病保險並且要生病賠錢不生病退錢的那種。業務員就按我的要求介紹了一款兩全分紅型附加重疾險責任的產品,具體說的啥其實也記得不是很清了。隱約還記得業務員說是一款典藏版產品,當時最火爆的產品,然後有重疾責任,80歲前生病可以賠錢,80歲後不生病就可以把保費全部退回。

我覺得很好啊,符合我的想法。其實後來才知道,當時各大公司就是抓住中國多數消費者喜歡買分紅或返還型保險的心理,都在賣這類產品。

我也沒做什麼比較,見過2次就直接下單了。直到去年我轉型至保險經紀公司,聽過相關課程和培訓後,我對人身保險有了重新的認識。於是我把自己的保單拿出來做了檢視,不檢視不知道一檢視嚇一跳,原來我買的就是大家口中的比較坑的產品,兩全分紅型重疾險。保額6萬,患病賠付3.5倍,也就是21萬,附加了一個10萬保額的防癌險。即如果我80歲前不幸患了癌症,最多可以賠付31萬。沒有輕症,沒有中症。再就是每3年有個象徵性的生存金返還,大約1600。而我一年保費要交1.29萬多,共計20年,總保費25.8萬多,換31萬保額(非癌症重疾也就21萬)。每3年返還約1600,大約能返17次,2.72萬,這還是必須我活到80歲,假如在60歲患重疾,那就返還不了這麼多。

如果按以前我是不會退保的,也不會覺得自己買虧了。但是我進了經紀公司後,知道的產品更多,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重疾險後,發現自己多付保費卻沒有買到很好的保障。

我用同樣的年齡和同樣的保障週期,隨便找款單次理賠重疾險保額50萬,一年保費也只要6800/年,還包含了輕症2次、中症3次。如果我選擇保障到終身,也只要9400/年。還有另外一款保到80歲也只要6400多/年,保障到終身也才7900多/年,同樣含中症和輕症,保額60萬。所以我還是選擇了退保,重新為自己買了組合重疾險。

當然,5年前未必重疾險產品形態很多,但是一定有非分紅非兩全的保險,只是我沒有再去找其他公司做詢問,也沒有想到還有保險經紀公司。

我想說的是,買保障就純粹買保障,買理財就純粹買理財,不要買的不倫不類的,結果保障也不到位,理財也沒什麼收益。


保險小三


我覺得買大病保險好。分紅保險收益太低了!

我有親身經歷,之前買過一份保險,年交7000元,交30年,算是收益型保險。買時沒細看,真的細看也難看懂。後來才發現年費7000元中,有近一半費用屬一次費用,意思是假如當年無意外這些費用就沒有了(類似附加險),只有大概一半費用續計,參與後面的收益和返還計算。那些精算師太厲害了,保險公司大坑了!難怪幾大保險公司最賺錢!保險公司的錢最好賺,它設計的保險合同讓你看不懂,看得雲裡霧裡。

相信做過保險業務員的就清楚,保險提成第一年近30%,第二年續減。提成高,也促使保險業務員想盡辦法推銷保險,有時會主觀描述收益高,讓想買保險的儘可能買高額保險,那他的提成就高,保險公司收入也高。回憶下你們接觸過的保險推銷,有給你推薦大病保險的嗎?(年繳保費幾百元的那種)基本沒有。

如果既想分紅又想買大病保險,建議您分開投入: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和您推薦8000元年費的大病加收益返還保險,續費20年,您可以分開買:買與這保險相同保額的大病險種,一次性無返還的,估計一年也就不到1000元,餘下7000元定投國債或基金,相信第二種買法的收益會比第一種高很多。


清晰可見的


不要錯把保險當投資!!!

各位一定要記住,買保險的目的是為了用少部分的錢去撬動大部分的錢,在碰到生病、意外等突發事件時,可以減輕我們的負擔。

保險不可能給我們帶來資產的增值!

市面上保險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消費型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儲蓄型保險。

消費型保障型保險:這類保險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返現,花多少錢買這個保險就是為了享受它的服務,不用返回我們所投入的本金,保障了我們某一個時間的保障需求,比如車險,意外險。

理財儲蓄型保險:這類保險最大的特徵是有返現,你花錢買的這份保障,未來保險公司是要把本金還給你的,並且還有利息。

消費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儲蓄型保險也分別都分為短期型和長期型。

保險公司喜歡賣給你哪種保險?

肯定是長期的理財儲蓄型保險,時間越長對保險公司越有利。

因為保險公司拿大家交的保費去做投資,買真正升值的資產去了,這是保險公司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資產包括核心城市的不動產和好公司的股權等。

資產是不斷升值的,但貨幣是不斷貶值的。這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既能為投保人提供保障的同時自己還能盈利的原因。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商業模式而且也確實為購買人提供了基本保障的服務,但是對於購買人來說還面臨著幾個問題:

1、理財型保險功能越多,費用就越高。如果你想要保障+拿生存金+分紅+還能返還本金等多功能,那必然費用也很高。同樣10萬元的重疾險,純消費保障型要比理財組合型要便宜很多。

2、多年的通脹,會讓現金貶值。因為保險不是資產,而是一種保障。

3、活錢變死錢,沒有任何流動性,急需用錢時,拿不出來。

那我們應該購買哪一種保險?

所謂“保險”就是用來抵禦風險的,不是用來理財的,更不能想用保險來賺錢。所以,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主要考慮消費型保險。理財儲蓄型保險不建議大家碰,大家可以購買消費保障型的保險,比如車險、旅行意外險、消費型重疾險,可以短期和長期型結合購買。


胡布思


分紅型的保險和疾病保險是兩個不同的產品類型,他們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沒有好與不好的可比性。比如貨車和小轎車都是車,但是貨車的主要作用是運輸,而小轎車的主要作用是拉人,保險和這個是一個道理。下面我給您介紹一下他們兩個具體的功能和區別。

1,分紅型保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美式分紅,就是常見的以收益為主的保險。一種屬於英式分紅,英式分紅一般在重疾險裡存在,險的分紅不是分得現金利益,而是把每年的分紅漲到重疾險的保額上,保額會逐年遞增。

下面重點說一下美式分紅險,這種保險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財富的積累作用,比如教育金和養老金的提前儲備。對於富人家庭除了財富的積累作用外,還可以利用保險的特性起到保障現有財富的穩定增長,資產和遺產的分配及遺產的合理避稅作用。

分紅險如果在繳費期內的話,對於重大疾病不會起到保障作用。

2,疾病險。分為重疾險,百萬醫療,小病醫療和意外險。這幾種保險裡百萬醫療、小病醫療、和意外險是能夠真正解決醫療費用的,這筆錢是做為醫療費用給醫院的。重疾險的真正作用不是治病,而是補充出院後期的各種康復費用以及沒有收入來源問題的。這筆錢才真正的給自己的。

所以保險的產品不同,作用也不同,一個家庭購買保險的順序應該是,百萬醫療,小病醫療,意外險,重疾險,分紅險,先有保障再有分紅。

希望對您有幫助!


胖大白說保險


每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都可以分成這麼幾個險種,險種配置順序從下往上買,買錯了順序也不頂用。

【國家社保】(職工 ,社區,新農合),

【意外醫療險】(還可以修復的門診住院的意外事故,發票報銷)

【意外傷殘險】(不能修復了,缺零件了,殘了掛了的意外事故,可疊加)

【住院醫療】(人吃五穀雜糧怎麼可能不生病呢?走在路上自己不惹事別人也有可能惹你呢……在醫院住院產生的所有相關費用都給報,麻藥、救護車、材料費、手術費、藥品費……出院了、不開住院發票的消費都不能報)

【重大疾病】(25種大病,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有疾病定義,理賠標準。南非醫生創立,病人回家後的康復修養,不用工作!現在醫保控費政策, 醫院不喜歡開住院發票,藥品都需要在外面買,藥品大頭的費用住院險就沒法理賠了)

【壽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盡人事聽天命--如果我離開這個世界,還有我想要照顧的人,希望他們可以過得好)

需要的保額。

【意外險醫療險】:一般2萬-5萬

【意外傷殘險】 :50萬起,至少需要覆蓋掉我們的負債。

這兩個統一併在一塊叫意外險。

【住院醫療險】:50萬起,600萬以內比較常見。0免賠額的最好,可以出國就醫,有醫療資源的更好,這三點是加分項。

【重疾險】3-5年年收入,20萬一年就是60萬-100萬保額。因為住院醫療險已經可以解決我們在醫院治療的前期費用,剩下的就是好好在家休息,恢復,這時候不要去工作了,好好養著。

【壽險】建議需要配置,還是覆蓋掉負債。有的一年期重疾,定期重疾,身故不賠,達不到理賠標準(比如2018年朋友圈的“流感下的中年男人”流感也花幾百萬,不屬於重疾卻身故,這種情況下住院醫療可賠,壽險可賠,重疾不賠。)


孫旭博


好多人回答啊,我買了保險,分紅的、醫療的、大病保的都有。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的話都可以買,但購買保險的順序應該是:先保障後理財(分紅),先大人(家庭經濟支柱),後小孩。不要把順序搞亂了。保障的、分紅的都買,那到底怎麼分配呢?下圖是全世界公認比較合理的家庭資產分配圖: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農村保險人


保險的正確打開方式,在有社保的前提下,1.基礎保障,重疾險是基礎保障中重要部分。2.資金保障,分紅型產品是資金保障的一個類型。購買順序,先重疾,後分紅。

原因:人的漫長一生,隨著年紀增長,醫療水平提高,重疾的風險大。重疾產品槓桿高,可能幾千幾萬撬動幾十萬;分紅型相對槓桿低。

不同產品解決不同問題,先解決生病的風險,再解決資金的問題,比如養老等。



夏天之質保人生


題主問這個問題,應該之前比較少接觸保險,希望買過保險的朋友給點意見。

簡單來說,保險分為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型保險。分紅型保險屬於理財險,重疾險屬於保障型保險。

這兩種類型的保險對應客戶不同的需求。一般來說,大眾最好先配備保障型保險,也就是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這是以防萬一,防止這些風險對家庭財務完成大的打擊。

在配備完保障型保險之後,可以選擇性的配備理財型保險,但是收益比較低,拿分紅型保險來說,分紅是不確定的,取決於保險公司上一年的運營情況以及險種和管理層的分紅分配決定,想要通過購買分紅險來使資產增值,真的不要抱太大希望。

綜上所述,如果題主沒買過保險,先選擇保障型保險,也就是重疾險比較好。如果想著自己沒那麼倒黴的,有錢不如買分紅險,每年還有收益,那麼就留下了隱患——以為買了保險,誰知要理賠的時候卻不賠,這就得不償失了。


顏姐理財


其實這是保險的兩個功能:保人和保錢!保人的是健康險,又分為醫療險、重疾險和意外險。根據你的收入情況,配置順序最好是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保錢的分紅型保險作用是為了保住你之前賺到的錢,比如你的家庭資產最好分為三部分:一是流動資金,放在活期賬戶,比如餘額寶;二可以做一些投資,比如股票或者基金定投之類(看個人投資經驗,如果不擅長的就直接固收產品);三則是分紅型保險(年金險),利用該產品不能隨便動用,複利滾存這些特點,專款專用(比如子女教育,養老儲備),記住,買年金險不是為了收益有多高,而是為了在未來確定的日子裡有這筆確定的錢可以用!


光頭很MAN


一,分紅保險也屬於理財保險的一種,不過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指的多是萬能保險或投資連結保險,說白點就是這些所謂的理財保險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投資連結保險,投資的虧賺自己都有負責的,雖然主要的操作是由保險公司來做。理財保險的資金多偏重於證券,雖然資金面夠大,又有專家操作,但風險還是有的。分紅保險就保守些,如果不中途退保,一般是沒什麼風險的,最多是分紅少點而已,基本上不可能沒有分紅,因為保險資金是專項專用的,就是說分紅保險的投資只允許做一些比較保守的收益穩定的投資,分紅總是會有,只是多少的問題。

二,疾病保險是給付性質的,只要經過專科的醫生診斷後,保險公司直接給付。住院醫療,是報銷性質的,先自己看病,然後去保險公司理賠,報銷。這二種險種最好組合在一起,這樣只要住院就可理賠,小病住院可報銷 ,再重點在特定十種內可給保額的20%,得重大疾病再給80%,如果沒得重大疾病,給100%保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