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机箱外给硬盘找个家,ORICO WS系列3.5英寸蜂巢存储硬盘柜体验

虽然如今网盘非常方便,但是本地硬盘仍是最为主要的存储设备,而且有些重要数据,是根本不能存放到网盘的。但是如今不管是品牌机、组装机或者笔记本,预留的硬盘位都不是很充足,以前的组装机,标准中塔机箱,普遍都有5,6个硬盘位,但是如今大部分机箱都只提供2,3个硬盘位,对于一些数据量较大的用户来说,完全不够。移动硬盘是一种解决方案,不过移动硬盘无法组RAID,所以才有了存储硬盘柜这类产品。这次笔者有幸在亿智蘑菇获得了ORICO WS200RC3 3.5英寸蜂巢存储硬盘柜(以下简称“WS200RCS”)的体验机会,这是一种可以让台式机硬盘独立于机箱外工作,并且有多种盘位可以选择,可以组成各种RAID模式,而且硬盘便于更换,增减,移动性远胜台式机硬盘的存储硬盘柜。

WS200RCS采用的是提手式的包装盒,包装盒正面是WS200RCS的实体图形,左上角是奥瑞科的品牌Logo,右上角可以看到这款产品是由PICC承保,可见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该是很不错的。左下角是WS200RCS的功能特点,右下角则是本款产品的型号,笔者这次体验的是双盘位的版本。包装盒侧面是WS200RCS相关的规格参数以及厂家相关信息。

WS200RCS包含:WS200RCS本体,电源适配器,电源线,双头Type-C数据线,USB-A to Type-C数据线,螺丝刀,螺丝以及使用说明书。

让笔者比较意外的是WS200RCS还提供了双头Type-C数据线,如今很多主板已经直接提供Type-C接口,而且现在的手机大部分都是Type-C接口,所以这条线很方便。

USB-A to Type-C数据线是标准配置。

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电流是12V/4A,比较常见的规格。

使用说明书做的非常详细,图文并茂,就算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随机还配备了星型T9规格的螺丝刀和螺丝,可见WS200RCS并不是免工具拆卸的,这样不管是硬盘柜还是硬盘的安装使用,都会更加稳固。

WS200RCS的机身采用一体成型铝挤加圆弧形倒角设计,整体简约稳定,表面喷砂氧化处理工艺,机身正中是奥瑞科的品牌Logo,两侧面板采用大面积散热孔设计,结合全金属机身,全方位高效散热。由于笔者体验的是双盘位的WS200RCS,而且机身采用全金属材质,散热性能好,所以没有安装散热风扇,所以WS200RCS的体积很小巧,仅有223*69*136mm,这样的尺寸,真需要携带出门,也是非常方便的。

前面板设计有大面积的散热孔,非常整齐,并且在上方还有两个单独的工作指示灯孔位,并且标注了硬盘序号。

机身的尾部是开关,接口的主要集中位置,并且这里也设计有大量的散热孔位,前后通透,散热性能优秀。

尾部的最上方,是硬盘模式拨键,由于是双盘位的关系,所以WS200RCS仅提供了PM、SPAN、RAID、RAID1,通过不同的拨键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模式。默认位置在PM模式。

拨键下方分别是Set设置键插孔,Type-C接口,电源开关键和DC电源插孔。

机身下方设计有四个防滑胶垫,用来减震防滑,保证WS200RCS硬盘柜运行的稳定性。

通过随机附送的螺丝刀将WS200RCS前面板的四个螺丝松开取下,就可以拆卸前面板,这时候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两个硬盘盒了。

WS200RCS是明确支持3.5英寸硬盘的硬盘柜,所以提供的硬盘盒并不支持2.5英寸硬盘,因为硬盘盒上完全没有多余的螺丝孔位,不过在硬盘盒上设计有大面积的条形散热孔,方便硬盘散发热量。

将机身尾部面板的螺丝松开拧下,就可以将后面板和主板一起取下。可以看到,WS200RCS采用的是ASMEDIA祥硕的ASM 1352R以及ASM 1542方案,这是一套很成熟的方案。

WS200RCS的机身用料十足,这样既能保证机身的稳定性,又能增强散热,所以就算没设计散热风扇,也能保证硬盘长时间稳定运行。

对于WS200RCS的测试,笔者采用的是2颗希捷3T监控盘。不过WS200RCS实际上支持单盘10T大容量硬盘,也就是说WS200RCS最大能支持到20TB。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容量支持是绝对足够的。

WS200RCS作为专为3.5英寸硬盘而设计的硬盘柜,硬盘盒自然是完美支持3.5英寸硬盘,直接将硬盘推到最里面, 所以孔位都完全吻合,再将随机附带的8枚螺丝分别锁在2个硬盘上,即可完成安装,所以这样的安装会比免工具的方式麻烦,但是稳定性非常好。

在硬盘盒的另一侧,可以看到有一条透明材质线,这条线直通到硬盘盒把手位置,如果从硬盘盒安装位置来看,正好是指示灯孔的位置。这是WS200RCS的一个设计亮点,指示灯直接设计在硬盘接口主板上,而不是设计在前面板上,通过这条透明材质导光到前面板照样能准确显示硬盘工作状态,减少硬盘柜内的设计复杂度。

硬盘安装好后,将硬盘通过导轨推入到最里面,安装完成。

最后再装上前面板即可使用。

通电后,两个硬盘正常工作,此时两个硬盘位的指示灯常亮蓝色。

笔者的测试平台如下图:

WS200RCS硬盘模式默认是在PM模式,也就是拨键1,2都在上方,PM模式是常规正常模式,硬盘盒内所有硬盘均是独立运行。

从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器可以看到2个3T的硬盘。

WS200RCS采用的是SATA3的方案,最高支持6Gbps,采用的USB3.0则提供了5Gbps的传输速率,这样的配置,传输速率的极限在500MB以上。对于WS200RCS这种了两盘位硬盘存储柜,是不存在传输速率瓶颈的。笔者通过HDTune Pro软件来测试硬盘性能,基准测试结果,平均读取速度139.4MB/S,突发传输速率267.4MB/S,存取时间16ms,CPU占用率8.1%,平均写入速度136.2MB/S,突发传输速率181.6MB/S,存储时间16ms,CPU占用率7.7%。

并且测试了硬盘的随机存储性能。

SPAN模式是将多个硬盘的容量串联起来,容量等于所有硬盘的总和,在磁盘管理器中仅显示一个硬盘,但是硬盘的操作还是独立的。拨键位置是1,2均在下方。

从HDTune Pro的测试图可以看到,硬盘性能与PM模式时基本一致,但是硬盘测试曲线分成两部分,也就是当一个硬盘测试完,另一个硬盘接下去测试,所以说容量虽然相叠加,但是工作还是独立的。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RAID0的有点是性能是RAID模式中最高,缺点就是当一个硬盘损坏,其他硬盘都会出现数据故障,安全性可以说是最低的。RAID0模式的拨键位置是1上2下。

在磁盘管理器中,可以看到两个磁盘的容量相叠加了。

RAID0模式的基准测试结果,平均读取速度251.1MB/S,突发传输速率284.2MB/S,存取时间16ms,CPU占用率6.3%,平均写入速度243.8MB/S,突发传输速率159.6MB/S,存储时间6.71ms,CPU占用率6.4%。虽然持续读写速率没有翻倍,但是也相差不远,性能提升明显,同时突发传输速度,存储时间,CPU占用率都有改善。

RAID 1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 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这是安全性很高的模式,就是比较昂贵,因为牺牲一半硬盘的容量来作完全备份。RAID1拨键位置是1下2上。

在磁盘管理其中,仅能看到1个3T容量的分区,另一半是作为备份隐藏不显示。

RAID1的读写性能和单硬盘差不多,而且因为数据得分别写入两块硬盘中并做比较,所以写入性能可能会更差一些。RAID1模式的基准测试结果,平均读取速度139.8MB/S,突发传输速率267.4MB/S,存取时间15.9ms,CPU占用率5.8%,平均写入速度130.9MB/S,突发传输速率176.8MB/S,存储时间17.4ms,CPU占用率6.6%。与PM模式和SPAN模式差不多,写入速率还低了些。

通过对ORICO WS200RCS 3.5英寸蜂巢存储硬盘柜的深入体验,笔者认为这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硬盘存储柜,设计工作优秀,用料十足,散热性能好,在笔者完成一系列读写测试的过程中,机身始终冰凉,完全不用担心硬盘因为发热量可能导致的问题。ORICO WS200RCS 3.5英寸蜂巢存储硬盘柜的优点不少,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首先是set键,并不是按键设计,需要找牙签,回形针之类的物品才能捅到,建议设计成按键,这样会更方便操作。其次是硬盘盒完全不支持2.5英寸硬盘,这个笔者是建议支持的,毕竟多开4个螺丝孔位并不会太麻烦,而很多人都有使用需求。整体来说,笔者对于ORICO WS200RCS 3.5英寸蜂巢存储硬盘柜还是相当满意的,这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硬盘存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