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歷史上真實的明教首領方臘

方臘是北宋末年的起義軍首領,睦州青溪人,《宋史》說他“世居縣堨村”。方臘為什麼會成為起義軍首領呢?有一個原因是受到了之前唐代同鄉“文佳皇帝”的鼓舞。

文佳皇帝,是個唐代高宗年間的睦州青溪女子,曾率領浙東農民起義,自稱為“文佳皇帝”。這位女皇帝是因為青溪遇災而jfe廷苛捐雜稅過重,因此率鄉鄰奮起反抗。陳碩真用道教及摩尼教的信徒發展為起義勢力,陳碩真自己號稱是太上老君弟子,九天玄女下凡,讓信徒對她深信不疑,但最後還是被鎮壓了。

方臘所在的北宋末年,和當年文佳皇帝陳碩真起義時一樣,因花石綱而不堪重負,民不聊生。有文佳皇帝榜樣在前,方臘也照這個模式以摩尼教的傳播,發展信徒的方式發展自己的起義軍勢力。《宋史》說他“託左道以惑重”。

方臘起義之後發展得很快,從青溪到睦州、歙州,新城、桐廬、富陽,最後直逼杭州,嚇得郡守棄城而走。宋徽宗大驚,讓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和秦、晉蕃漢兵十五萬討伐。

方臘不敵朝廷大軍,於是焚燒官舍、府庫、民居而宵遁。朝廷大軍收回了所有丟失城池。方臘大軍逃入梓桐石穴,後被擒。方臘的下場也和文佳皇帝陳碩真一樣。

方臘經常和他的下屬說“天下國家,本同一理”,認為子弟耕織勞苦而無所得,求一日飽食不可得。朝廷悉取他們的勞動所得盡皆糜費,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