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美国留学生看病会“倾家荡产”?!是真的吗

江湖上一直有这样一则传言:

在美国看病很贵,会“倾家荡产”

网上不乏有作者大肆渲染在国外看不起病,留学生都打飞的回国内看病。

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一起来看看JHU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怎么说的吧。

1.在美国一定要买医保

美国的医疗确实相比国内的医疗价格昂贵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可是针对留学生而言,入学时购买的医保已经为我们的医疗费用进行了降价。没有医保在美国看病确实会面临巨额账单的风险。

以JHU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医保为例,购买时半年是1000美刀左右,一年就是2000美刀。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在美帝一年的医疗开销都不会到2000刀,买保险反而是个不划算的事。可是买保险的概念不是说,在医疗上的真实开销大于你的保费你就赚了,而是帮助我们去抵抗未知的风险,尽管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可是一旦有比较严重的病,保险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节约大量的金钱。


2.学校医保覆盖全面

我自己购买医保的时候,就觉得是学校强制购买的,也没有仔细研究,其实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学校推荐的医保是以团购价格推荐我们购买的,相比市面上的保险价格已经打了折扣。而且学生的保险覆盖面很全,基本囊括了我们日常会涉及到的医疗需求。以JHU的学生医保为例,就包含了:outpatient services,emergency services ,dental care, preventative care 和Immunizations等等。

保险的中的每个医疗项目保险公司报销支付比例都不相同,这里很难提前预测说每次看病要自费多少钱。但是下面这些词汇赶快get起来,保准你看保险的时候,省力不少。


Deductible (xx per year)

免赔额, 需要先自付够这笔钱以后保险才会开始报销,每年开始还会重新从零起计免赔额。

Copay

每次看病时需要自付的固定金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copay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金额,针对不同的医疗项目,copay的金额各不相同。举个例子:90% of PA after $20 copay 就是指先自行支付20块美元,剩下的90%为报销额度。具体的copay额度最好看自己的保险说明文件提前确认一下。

Coinsurance

是需要自己自付的比例,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Out-of-pocket Maximum

是指自付金额的最大限额。自付金额可以理解为Coinsurance + Copay + Deductible加在一起的总额,一旦到达这个额度之后,在我的学生保险里,剩下的费用是保险全部覆盖报销的。 以我的医保为例:我是3000一个人3000美元。


其他国家

英国留学生安康说,他有一次智齿疼痛难忍,看了回牙医,“那天我发现智齿坏了,因为吃东西掉了一块,我就去诊所急诊,急诊再加上后面一次检查的钱总共付了99英镑。然后我去学校的Health center(健康医疗服务中心)拿了HC1表格,填完之后它里面有个信封,直接把信封塞到邮筒里,不需要贴邮票(寄给NHS)。15个工作日会给你回复,里面有一另外封信跟你说过几个工作日,你的就诊费会退还到你的银行账户上。它会看你需要救助的程度是给你HC2 certificate 就是全额退款;还是HC3 certificate部分退款。最后给我退了90英镑。”安康提醒,一定要在三个月之内报销,否则就失效了。

澳洲留学生巨冲霄生了次小病,体验了一次当地就医的过程,“我之前因为发烧去了GP,就是他们这儿的一个门诊,我这个不严重就开了药。我当时自己先垫付70澳元左右。之后拿着付款单去保险公司找它偿还费用,或者是在网上填一些报销表格,钱会很快打到你的账户上。它们设了上限大概300澳元,而且报销费用是医药费的一半,这是小病。但是如果得了非常严重的大病,做手术那些,只要进了Hospital(大医院)就是全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