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飞行员为何不得意自动手枪?因为伞降敌占区后它的防身作用太低。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在自动射击状态就是这个样子,枪托可以安装在枪柄上面抵肩,当枪托使用,这与早年间的德国C96战斗手枪一样,同时它们的弹匣容量都是20发子弹,只不过C96是7.63毫米口径,斯捷奇金是9毫米口径...所以,斯捷奇金手枪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版的“盒子炮”!

斯捷奇金子弹手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使用的大型自动手枪,苏联在1950年代研制它的目的就是要给飞行员、其他三线部队或者是执法部门配置的专用配枪,比如说:战机被击落之后飞行员伞降到敌占区后需要有自卫能力。

弹匣很长的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

但二战期间包括苏联在内的飞行员都配置的是半自动手枪,苏联配备“托卡列夫ТТ33”、美军配备M1911...手枪用于自卫防身还行,甚至有个些许猛兽也能应付,但是遇到的敌人的搜索队就不行了!手枪与敌人的步枪对打是根本还手余地的,只能是束手就擒...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所以二战以后为了提高飞行员的防卫能力,苏联才研制出斯捷奇金这种大型自动手枪。

可问题是自动手枪也是手枪,对于飞行员安全性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就拿斯捷奇金手枪来说,它的射速虽然达到了600发/分钟(战斗射速80发/分钟),但所发射的9×19毫米子弹初速太低了只有340米/秒,低于托卡列夫ТТ33手枪的7.62×25毫米子弹420米/秒,也就是说:子弹越往后飞行越没劲儿了,连带的射程就会较近,说是可以发射到200米远,可问题是200米外已经不可能击中人体大小的目标了!

去年初俄罗斯苏–25攻击机被叙利亚叛军击落后,飞行员菲尔波夫配置的就是斯捷奇金手枪,但在与叛军交火时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最后俄军飞行员引爆手雷牺牲!所以,该枪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强大,并不是所谓的现代版的“暴雨梨花针”。

苏联在侵略阿富汗的时候,通过几次飞机被击落和飞行员对抗“搜索队”的战例研究后,认为:手枪是没用的,随即给直升机飞行员配备了AKM/AK74突击步枪,给固定翼飞机飞行员配备了AK74U短突击步枪,虽然AK74U体积较大,甚至有碍飞行员操纵飞机,但是它的火力和压制能力都要比包括“斯捷奇金”在内的所有手枪管用的多,与敌方少量搜索队交火过程中也许还能将对手反杀,对于飞行员的安全有了显著的提高。

西方和以色列飞行员则配备微型“乌兹”冲锋枪,这也是经过了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后总结出来的。

总之,包括斯捷帕金自动手枪在内的手枪,并不适合一线部队军用,内卫部队和其他执法部门用着还行,毕竟国内矛盾的处理要简单的多,普通手枪已经可以威慑到大部分犯罪分子了,即便是有几个亡命徒内卫部队也有长枪和狙击枪剿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