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北大+王者荣耀=别人家的老师

大家新年好呀,2020年的第一期【未名人物志】和大家见面啦——本期我们来共同欣赏陈江老师的风采!

下午的四点的北大,阳光很会找角度的洒在静园的草坪上。

北京大学理教楼的大教室迎来本周最受欢迎的教授和课程,180人的教室已是座无虚席,就连座位间的通道上,也坐满了从隔壁借来小圆凳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席地而坐。

一个多小时后,这门课的主讲者陈江,从走了20多年的草坪旁经过,开始《电子游戏通论》的课程。

在北大开设一门“电竞”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电子游戏通论》的课堂

中国游戏产业产值占全球游戏收入的四分之一,已超越电影等传统娱乐产业,未来游戏市场将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但在大学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仍是争议满满。

从1991年初入燕园,2002年留校任教,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陈江,老本行是无线通信,平时打交道最多的是电路,而这次教授游戏课程,“我很担心自己开课时没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陈江说。

北大给了陈江支持,“总体来说,北大给老师非常好的自由度,只要老师觉得课程值得做,言之有理,学校基本会审批通过。去年7月产生开课想法,9月写申请、走流程,10月进行相关调研,11月就得到了学校批准,12月向学生发布选课通知,春季开课,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这门课也同时开授了MOOC(慕课,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全国有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还有外国学生问这门课是否有英文版时,我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我还是会做,而且会做好。“

三观我有,你有游戏观吗?

陈江在北大迈出这一步后,“北大电竞课”“游戏课”“北大老师教学生打游戏”等标签纷至沓来,更有家长担心,这是大学在“为玩物丧志正名”,但这节课绝不是教学生打游戏这么简单。

陈江老师的课程被很多同学拍下来反复学习

这门课,从游戏研发开始,涉及技术、媒体、心理、用户体验等问题,同学们从游戏文档做起,去感受一个游戏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场景、情节、卖点等诸多问题,更要从企业和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游戏在入市过程中的可行性。

虽说讲游戏,但备起课来并不轻松,每周一堂110分钟的课,陈江每周的备课时间长达近50个小时,他还邀请腾讯、网易等国内知名游戏团队来课堂上讲解现实案例。

“游戏是一个我们最终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老师,我所能做的就是开设一门课程,带领我的学生们了解游戏,认识游戏,探讨游戏,鉴赏和评价游戏,开拓他们的视野,以及思考的深度。”

《电子游戏通论》课程内容设计

呆呆老师,未完待续

本科时,陈江在实验室内网的账号名为“idiot”——这是学生们叫他呆呆老师的溯源,不仅是一种反转的趣味,还是学生们对他亲切感的体现。

陈江老师的青涩少年照

陈江已经耕耘教坛近二十年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陈江说自己初为人师时,讲的很“渣”。

“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也不知道下一句话要说啥。2002年第一次讲《电路分析》,讲完后发现自己一身大汗,过了半晌才缓过神来,感觉完全靠PPT硬撑。”

但初出茅庐的陈江,仍收到同学们的留言鼓励:“老师讲课很热情、很有激情”。

“北大的同学们对老师很包容——只要老师认真,学生也都会投入;哪怕一开始讲得不好,同学们也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而不落下,这样老师才能积累起信心吧。说起来,燕园真是个培养老师的福地”。陈江颇感庆幸。

同学们对陈江老师的评价

陈江说,课程还会一直进行下去,“需要更多有视野、有担当、有能力的优秀学生们一起在这个电子洪流中搏击浪潮,而不是置身事外远远地隔岸观火。”

陈江与《电子游戏通论》的故事,未完待续……

在评论区,欢迎大家来一起聊聊:你大学最有意思的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