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精锐大军被打得猝不及防,18天损失惨重,新部队只能用国外货应急

当时被打丢盔卸甲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军的凌厉攻势,苏军措不及防,仅仅18天,损失就高达3000门火炮,2000架飞机1500坦克,被俘人员超过30万。而此后的基辅战役,对苏军来说更是灾难性的,仅仅技术兵器损失就有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各种车辆3500辆。德军前锋距离莫斯科已经是咫尺之遥。可以这么说,当时苏军无论是在人员上还是技术装备上都已经消耗殆尽,急需补充。

刚刚动员起来的苏军士兵在领取步枪,由于前线损失惨重,有些步枪年纪比这些士兵年纪都大

面对这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一边在莫斯科附近构筑新的防线,一边在后方组建新部队。但是人还好办,通过动员预备役和组建民兵部队,苏军的二线部队很快组织起来,不过兵器,尤其是技术兵器则感到十分不足,尤其是濒临前线的莫扎伊斯克筑垒地域刚刚成立的的机炮营和炮兵部队,几乎就是赤手空拳。根本无法投入战斗。

情急之下,苏军总参谋部下令四处搜罗武器。不久,总军械局意外发现它的仓库里有大量外国火炮,主要是各式法国施耐德火炮,也有一部分英国4.5英寸榴弹炮,只是炮弹不多,每门炮能平均到200-500发。

法国施耐德公司的式107mm加农炮,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援俄物资

说到这,苏军的这批外国火炮是咋来的呢?原来,这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沙俄军工产能严重不足,前线已经到了几个人合用一支步枪的地步。所以沙俄的盟友英,法两国先后向它援助了包括3000门火炮在内的大量武器。而这些武器后来又落入苏军手中,在30年代苏军完成制式化后被送进了后备仓库。

产能上来了 就解决很大问题

言归正传,话说莫扎伊斯克筑垒地域的苏军炮兵拿到了这些老爷炮之后,略加整理,很快就投入了实战之中。但是由于弹药实在有限,它们很快随着弹药的耗尽被自然淘汰。好在这时候苏军新的部队源源不断赶了上来稳住局势。此后,随着前线的逐步往前推,这些在最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外国火炮慢慢的被人们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