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月負族”興起,消費金融也需謹防泡沫風險

手機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支付首選,加上花唄、白條和信用卡等消費信貸產品的普及,讓如今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把手裡的錢用得所剩無幾。年輕人都變成了一個個的“月負族”。

在現代生活中,貸款似乎已變得不可避免,尤其是房屋貸款,據統計截止到3月底我國房貸規模已經達到34萬億元。人們在生活中已經普遍負債,且數額巨大,高額債務使得人們在生活中面臨潛在風險。而每個人的債務加在一起,又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槓桿過大,這也使得未來經濟發展面臨風險。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變化。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中,我們由以往的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轉向更加依賴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對於消費來說,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不斷升級,這種升級不僅體現在消費產品服務的結構上發生了變化,而且在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上也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量入為出”模式逐漸過渡到“負債消費”模式,因此對消費金融的需求大幅增加。

為了適應需求的這種變化,我們一方面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調整供給結構,來滿足日趨升級的需求結構;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提高了居民當期的支付能力,客觀上擴張了消費需求總量。

在此背景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相關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完善,各種線下線上的信用貸工具不斷湧現,對居民滿足的消費金融需求產生了極大便利。消費金融市場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傳統銀行以及各種新型消費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紛紛積極參與到消費金融市場中來。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居民消費總體槓桿不斷提高,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得到更強體現。

目前我國居民可以獲得的信貸工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抵押貸,主要由房貸、車貸構成;另一種是信用貸,也就是狹義的消費信貸,如信用卡、螞蟻花唄等。從相關機構統計數據上看,全國居民消費信貸規模接近金融機構貸款總規模的四分之一,其中抵押貸和信用貸的比例大約為4:1。

不得不指出的是,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各種潛在風險也開始暴露出來。

對消費者來說,隨著個人負債規模的不斷增長,如果不能合理規劃好收入、消費和還貸的現金流,造成還款逾期或者斷供,會影響到以後從金融系統獲得的授信,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嚴重的可能還會涉及刑事犯罪問題。

對消費金融經營機構來說,一方面,如果不能做出一定的市場規模,就無法提高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最終會被競爭對手排擠出局;另一方面,要擴大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除了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客觀上難免會降低客戶准入門檻,或者對現有客戶過度授信。如此,一旦出現大面積違約,容易引發行業性的金融風險。

對監管層來說,防控金融風險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務。目前,對於法人、自然人的抵押信貸業務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監管制度和風險防範體系了,但居民信用消費貸的監管體制建設還相對滯後,但市場規模卻在爆發式增長,如果這個領域爆發金融風險,不排除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所以,要未雨綢繆從不同層面來防範消費金融領域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對於監管機構,一定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規律法規和監管體系,緊貼行業的發展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出現。

對於消費金融的經營主體,一是要從技術上不斷完善,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客戶資信、資金去向進行監控,防止消費信貸資金流向高風險領域;二是不能盲目追求市場份額,要嚴格授信審批,同時對消費者做好風險教育。

對於消費者來說,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過度超前消費。三是要合理規劃、科學規劃理財,避免個人資金鍊斷裂,出現個人信用危機。

胡麒牧,亞太智庫研究員,中鋼集團高級經濟師。

亞太圓桌會由亞太日報聯合旗下亞太智庫,以不同領域專家的內行視角評析時事,關注社會問題、行業經濟,引發關注與思考。